乃迺nai
(一)代词,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的”“你们的”等。如:❶今欲发之,乃能从我乎? (《汉书·翟义传》“乃”句:如今将要出发,你能跟从我吗?)
❷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欧阳文忠公集·五代史伶官传序》“乃”句:你不要忘掉你的父亲的遗志!)
❸赐女州田,以胙乃旧勋。(《左传·昭公三年》“乃”句:赐给你州县的土田,来报答你们的过去的功劳。) (二)副词。(A)用于名词性谓语前,肯定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代表的人或事物,相当于“是”等。如:
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乃”句: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❺吾败乃命,非用兵之过。(《论衡·命义》“乃”句:我遭到失败是命运,不是用兵的错误。)(B)表示事情紧接着出现,相当于“就”;表示过了很久才出现,相当于“才”。如:
❻无几何,疾乃止。(《吕氏春秋·制乐》“乃”句:没多久,病就好了。)
❼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四》“乃”句:先生为我买义的道理,到今天〔我〕才看清了。) (C)表示两事顺承相接,相当于“就”等。如:
❽父不在,乃呼儿出。(《世说新语·言语》“乃”句:父亲不在家,就叫儿子出来。)
❾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迺神伏。(《世说新语·文学》) “迺”句:何平叔刚注完《老子》,去拜访王辅嗣,看见王的注本见解精辟新颖,心里就很佩服。)(D)表示后一件事的出现与上述情况不一致,或出乎意外,相当于“却”“竟然”等。如:
❿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乃”句:而今你身高八尺,却做别人的仆役给人赶车。) (11)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迺作儿女子相问!(《世说新语·方正》“迺”句:男子汉大丈夫快要死了,不去问他安国定邦的道理和方法,却象妇人小孩那样问他〔些琐事〕!) (12)中霄慨然曰:“大丈夫乃为庾元规所卖!”(《世说新语·尤悔》“乃”句:〔周子南〕半夜里慨叹说:“大丈夫竟然被庾元规所出卖!”) (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相当于“至于”;表示让步,相当于“就是”等。如: (13)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乃”句:〔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在这方面还不能有什么行动;至于我所希望的事,就是学习孔子。) (14)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史记·刺客列传》“乃”句:不但是聂政能干,就是他的姐姐也是烈性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