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门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门牌清代用保甲法编制户口,维持治安,防止人民反抗,乾隆时更加严厉。不论城乡,每十户为一牌,立一牌头;十牌为一甲,立一甲长:十甲为一保,立一保正。其户籍曰保甲册,其基本在于门牌。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出外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又:清政府还下令全国城乡的店房、寺院,设立册籍,记录往来客商。又责成地主、窑主、厂主对所属佃户、佃工严加 “管束”,或附于牌甲之末,或附于本户之下,如有反抗事件发生,一并连坐治罪。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已归流者按户编为保甲,未归流者由土司、头人、峒长“约束”,其他如回民由礼拜寺、蒙族人民由各旗扎萨克“约束”。并严格监视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不许少数民族 “窝藏” 汉人,甚至汉族商人不得在少数民族的村寨内留宿。清政府利用这些制度和法令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