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闹元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闹元宵山西民歌。属秧歌类。秧歌,是民歌中最富有群众性的一个品种。在我国北方农村,自春节至元宵节(正月十五)期间,多有秧歌活动,那是淳朴粗犷、欢快热烈的歌舞,例如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在有些地区,由于加入扮演人物角色,而发展成为地方小戏。山西的秧歌,有的已具有地方小戏的特色,如繁峙秧歌、武乡秧歌、祁太秧歌等,在清代即已搭台公演,积累了自己常用的剧目。闹元宵是祁太(祁县、太谷)秧歌音乐,且早已作为民歌到处传唱了。旋律为六声商调,以“闪板”(强拍的后半拍)起唱,小7度及11度音程的大跳,赋予开阔、激昂的特色。歌词描述一位农村姑娘,得到母亲的允许,到太原府去参加新春元宵歌舞盛会的激动而欢悦的心情。音乐亲切舒放,于淳朴中带有一点稚气,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闹元宵是“祁太秧歌”的传统曲目之一。作于1956年,为曹东扶在1949年以后的代表作。乐曲描绘了闹元宵的民间风俗场面。引子以大幅度的急速划弦,连续托劈双弦及长摇指法,突出“闹”的气氛。第一段音乐素材取自河南民间吹打乐,采用左手下滑大颤等手法,并以右手指法相配合,好似唢呐在吹奏,曲调平稳流畅,优美动听。第二段是乐曲的主体,作者将豫剧、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素材汇集一体,使曲调活泼谐谑、跌宕起伏。特别是运用独创的左手击弦,配合右手勾、托、抹、剔的手法,模似锣鼓声,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并表现了元宵佳节各种欢腾的场面。第三段吸取了河南曲子“鼓子头”中富有动力性的节奏,以右手划弦及左手和弦,将音乐推向高潮,表现了人们怀着喜乐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