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符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1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道教经典。旧题黄帝撰。一说为战国末期作品。道教传说由骊山老母传与唐李筌。一说筌托黄帝之名而作。内言道家修养,间及丹术,并掺有部分纵横、兵家言。该书根据阴阳五行奇正变化,阐发“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之理,强调静观世界,主张“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收在《道藏》第27册。 阴符经道家经典之一。旧题黄帝撰,故全称《黄帝阴符经》。成书年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引《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读《阴符》,认为 “此书自战国以前有之”。唐代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宋代黄庭坚《山谷题跋》认为出于唐代李筌。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试论阴符经及其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成书“约在公元五三一至五八○这段期间”,“作者大抵是北朝一个久经世变的隐者”。文辞简古,概括性强,对后世养生学说有很大影响。历代注家甚多,仅《道藏》第五十四至五十八册中所收载者,即达二十余种。其中重要的有唐代李筌、张果,宋代朱熹、胥元一、夏元鼎,元代王道渊、俞琰,清代徐大椿诸家。宋代张伯端尤推崇,曾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悟真篇》 中卷 《七言绝六十四首·第五十八》) 阴符经道教经典。全称《黄帝阴符经》。作者不详,有出于黄帝说,出于太公说,出于战国说,出于汉末说,出于北魏隐者说,出于寇谦之说,出于李筌说等等。据考证,书成于唐代之前,唐初已有流传。今人王明认为,作者是北朝一隐者。经文有三百字及四百字两种,因其主要文句一致,故两者并传。传本有分章与不分章之别,各分章本之章分篇不尽相同,有别为上、中、下三篇者,有标有章名者。因其经文简赅,内容深奥,各家视其内容各异,有视作哲学书者,有视作兵书者,有视作道家修炼之作者。 阴符经见 《黄帝阴符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