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阴符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21 阴符经

全称《黄帝阴符经》。道教经典。旧题黄帝撰。一说为战国末期作品。道教传说由骊山老母传与唐李筌。一说筌托黄帝之名而作。内言道家修养,间及丹术,并掺有部分纵横、兵家言。该书根据阴阳五行奇正变化,阐发“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之理,强调静观世界,主张“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收在《道藏》第27册。

阴符经

道家经典之一。旧题黄帝撰,故全称《黄帝阴符经》。成书年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引《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读《阴符》,认为 “此书自战国以前有之”。唐代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宋代黄庭坚《山谷题跋》认为出于唐代李筌。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试论阴符经及其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成书“约在公元五三一至五八○这段期间”,“作者大抵是北朝一个久经世变的隐者”。文辞简古,概括性强,对后世养生学说有很大影响。历代注家甚多,仅《道藏》第五十四至五十八册中所收载者,即达二十余种。其中重要的有唐代李筌、张果,宋代朱熹、胥元一、夏元鼎,元代王道渊、俞琰,清代徐大椿诸家。宋代张伯端尤推崇,曾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悟真篇》 中卷 《七言绝六十四首·第五十八》)

阴符经

道教经典。全称《黄帝阴符经》。作者不详,有出于黄帝说,出于太公说,出于战国说,出于汉末说,出于北魏隐者说,出于寇谦之说,出于李筌说等等。据考证,书成于唐代之前,唐初已有流传。今人王明认为,作者是北朝一隐者。经文有三百字及四百字两种,因其主要文句一致,故两者并传。传本有分章与不分章之别,各分章本之章分篇不尽相同,有别为上、中、下三篇者,有标有章名者。因其经文简赅,内容深奥,各家视其内容各异,有视作哲学书者,有视作兵书者,有视作道家修炼之作者。
宋任照一《黄帝阴符经注解》解题称,“阴符”之义谓:“阴者,暗也,合也……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故谓之阴符焉。”一般认为,《阴符经》的第一部分称“神仙抱一演道章”,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要人用心体道,使人心合于天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并以圣人能体天得机者,万变而愈盛的道理,指出“天人合发,万变定基”。第二部分称“富国安民演法章”,根据阴阳五行动静变化,说明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经文提出天地、万物和人之间相互为“盗”,但是“盗”又有时机和限度,“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人惬其宜则吉,乖其理则凶。“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强调人必须善用天机道德之气,探明阴阳五行、日月运行变化的规律。第三部分称“强兵战胜演术章”,主要论兵,讲主事专一精审,守时发机,不为声色所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并指出恩爱、公私、生死等一系列对立面是相互转化的,关键是“机”。“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凡举事发机,务合天道,就可获得成功。“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自然之道不可违”。
在道教史上,《阴符经》常与《道德经》、《南华真经》并列,对后世的道教史和哲学思想史影响极为深远。历代文人因其深有理致,文词古奥而颇为重视,对于宋代理学家的思想更有直接的影响。唐代著名文学家陆龟蒙有《读阴符经诗》谓:“清晨整冠坐,朗咏三百言。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方寸了十字,万化皆胚浑。”对《阴符经》有极高的评价。
历代注本浩繁,见解各异。《通志》著录达三十九种。《道藏》所收诸家注本也不下二十种。影响较大者有唐李筌、张果的《阴符经注》,宋朱熹的《阴符经考异》。道教内丹家多以《阴符经》作为丹经之祖,宋代夏元鼎、任照一、黄居真、沈亚夫,金代唐淳、刘处玄、侯善渊,元代王道渊、元阳子等都曾从内丹修炼角度为《阴符经》作注,也各自具面貌。

阴符经

见 《黄帝阴符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