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q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阿Q鲁迅中篇小说 《阿Q正传》 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形象,“精神胜利法”是其性格的主导方面。阿Q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环境之中,是一个被剥削、被压迫者,是一个连姓名、籍贯都没有的流浪汉和雇农。他一贫如洗,夜宿土谷祠,白天打短工,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活。阿Q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悲惨的地位,使他备受凌辱,但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 “精神胜利法”来掩盖他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和屈辱,一方面他盲目地目空一切,一方面他又奴颜卑膝。阿Q在秀才家打短工时,因调戏秀才家的女佣人吴妈,而被秀才老爷赶出门来。当他为 “恋爱悲剧” 弄得身无分文时,为谋生计,只好到城里入伙偷盗。当辛亥革命的大潮波及未庄时,阿Q从县城跑回来。一向反对造反的阿Q,见远近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 “神往”起来。正当阿Q沉浸在对 “革命”的幻想之中,却因秀才老爷家被劫案,无辜地被“革命党”抓入大牢,并最终被处决。作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沉笔调,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地位,而采用的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阿Q的性格,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下,在封建统治日趋没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再加之宗法思想的毒害,而形成的落后的“阿Q精神”。阿Q的性格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个性色彩也是十分鲜明的,而“精神胜利法”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阿Q的性格内涵并非一个阶级或阶层所独有,而是包容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各个阶层所共有的一些性格因素。作者正是通过阿Q的生活悲剧与阿Q的典型性格,揭露出当时国民性的弱点,其用意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者将“阿Q精神”当做一种带有极大普遍性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揭露出来,以引起麻木中的国人注意,从而达到唤起“民魂”的目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