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中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陈中凡1888—1982原名钟凡,字觉元。江苏建湖人。1917年由北京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女高师国文部、东南大学国文系、金陵大学、东吴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解放后曾任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入南京大学,任中文系教授。陈中凡先生治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植基深厚,涉猎广博;二、弃旧谋新,绝不冬烘。其主要著作有《老子学说略》、《庄子学说略》、《古书校读法》、《诸子书目》、《经学通论》、《诸子通谊》、《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韵文通论》、《周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两宋思想述评》。还有近百篇论文,散见于各报刊杂志。1956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散文选》是解放以后这一时期散文的第一个选本,因为这个选本选目合适,注释精当,所以它一直影响很大,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所珍视。在此书的《前言》里,作者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他首先指出“汉、魏、六朝虽无‘散文’之名,已备列‘散文’的各种体制。大抵‘韵文’多用于纯文学,‘散文’则用于杂文或应用文者居多”。作者认为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了变化,所以分为三个时期概述了这一阶段的散文发展:“西汉的散文”,突出论述了贾谊的政论文和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的散文”,主要论述了班固、蔡邕等人的作品,指出蔡邕的散文趋于形式主义,而内容陈陈相因,毫无创见;“魏晋南北朝的散文”,作者指出这一时期的的散文向多方面发展,大体说来有如下几派:“名法家的散文”,以徐干的《中论》为代表;“名理派的散文”,以王弼、阮籍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小说家的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代表;“写景的散文”,以陶宏景、宋元思的作品以及《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为代表;“拟古派的散文”,以《颜氏家训》为代表;对于“杂帖派的散文”,作者指出:因为汉末清谈风气的影响,魏晋人颇尚清谈,“推而至于书牍,也力求其清俊简要,耐人寻思,遂有杂帖一类的小品”。陈中凡先生在这篇《前言》里所阐述的观点在他其他有关著作中也时有阐发,即使是今天看来,这些观点还仍然是很有学术价值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