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式太极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陈式太极拳太极拳术之一。为太极拳系中的创始拳派。陈式太极拳的创始者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陈王廷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曾为“武庠生”,在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温县“乡兵守备”。明朝灭亡以后,陈王廷隐居家乡务农,“闲时造拳”授与儿孙以自娱晚年(《陈氏家谱》载陈奏庭又名王廷,明末武庠生……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陈王廷所“造”之拳即今陈氏太极拳的雏形。其内容主要有“太极拳五路(又名十三势),“炮捶一路”和“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后人称之为“陈氏老架”。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等。“陈氏老架”拳势舒展低沉,刚柔相济,拳法螺旋缠绕并时有刚快发劲和纵跳震脚的动作。18世纪末,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将原陈氏拳套路精简为“一路”和“二路(又称炮捶)”,创出拳势舒展低沉,动作柔和平稳的“太极拳大架”。后来陈长兴的族侄陈清萍在“陈氏大架”的基础上又创出一套动作小巧紧凑,逐渐加圈的拳术,后人称之为“陈式小架”。因此拳由河南温县赵堡镇传出,所以又称“赵堡架”。近代流行的陈氏太极拳主要有“陈式一路”、“陈式二路”、“陈式太极剑”以及“陈氏太极拳推手”等。“陈氏一路”在练习时要求体现出柔.缓、稳的特点,以松柔的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还要求动作力求徐缓,以揣摩行气运劲。“陈氏二路”在练习时要求体现出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讲究刚中寓柔,以发劲为主,并伴有窜蹦纵跳和震脚的动作。“陈氏太极剑”具有陈氏太极拳的特点,柔中寓刚,时有发劲的剑法。“陈氏太极拳推手”在搭手后讲究缠绕粘随,在粘贴缠绕中运用掤、捋、挤、按等技法,随人之动,乘势借力而制胜对方。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复杂且运动量较大,适合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习练。老年人学习陈氏太极拳时要特别注意每个拳势运行路线的来龙去脉。练习时拳架不宜太低,发劲用力要适当。 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的流派。始于明末清初,创始人陈王廷,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套路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近代所流传的两路拳。陈式第一路拳(老架),演练时间6~8min,有83个动作:1.预备势,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第二金刚捣碓,7.白鹤亮翅,8.斜行拗步,9.初收,10.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