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维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39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家。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父陈贞慧为明末名士,幼承家学,少负才名,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卒于史馆。以词和骈文见长。词与朱彝尊并称,曾合刻《朱陈村词》,但词风不同于朱词的婉丽,豪放雄健,开阳羡词派,影响及于清末。骈文与吴绮并称,实为清初首席。著有《湖海楼全集》。 陈维崧1625—1682ChenWei song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 陈维崧1625—1682Chenweisong清代词人、骈文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幼负才名而落拓不羁。曾任翰林院检讨, 后纂修《明史》, 卒于任所。陈维崧工词,在清初词坛上,与朱彝尊并列,为阳羡派的领袖人物,对清代词坛影响甚大。今存词1 600余首,大体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多游戏应酬,风月旖旎之作;中年以后,浪游南北,词风转向豪放,近于苏、辛,高歌豪放,雄浑苍凉,兼有清新婉丽之作。其内容也多注意反映社会现实,如《贺新郎·纤夫词》、《南乡子·江南杂咏》等;有些词则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不平。陈廷焯称其“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其不足之处是豪放有余,浑厚不足,时或流于疏浅。陈维崧的骈体文为清初之一大家。《与芝麓先生书》、《苍梧词序》等为其代表作。其诗虽不及词、骈文,但也富于才气,体兼古今,风格豪放,亦清初之一家。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传世。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 《明史》。陈维崧出生于讲究气节的文学世家。少年时作文敏捷,词采瑰玮。入清后长期未得到官职,四处飘零,接触社会较广。其词与朱彝尊齐名,合刊过 《朱陈村词》。清初词坛,陈、朱并列,陈为 “阳羡派”词领袖。陈维崧现存词1600多首。其词以模仿苏轼、辛弃疾 一派豪放词,以文笔雄健、风格豪迈著称。〔贺新郎〕《纤夫词》、〔南乡子〕《江南杂咏》等反映了严酷的社会现实; 〔点绛唇〕《夜宿临洛驿》、〔醉落魄〕《咏鹰》等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及国家兴亡之感。陈维崧词题材广泛,各体俱佳,不愧为清代词第一大手笔。陈维崧亦能诗,但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其骈体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著作有 《湖海楼诗文词全集》 54卷。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少能属文,补诸生。晚年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填词多至1600余首,所用词调416种之多,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为有清一代所罕见。所作多身世之感与怀古之情,亦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诗与骈文亦称作手。有《陈迦陵文集》十六卷、《湖海楼诗集》八卷、《迦陵词》三十卷等。 陈维崧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少时即善为文,文思敏捷,词采瑰玮,被吴伟业誉之为“江左凤凰”。文学成就主要在词,在清初词坛与朱彝尊齐名,并为“阳羡派”领袖。为文擅长骈体,为清初一大家。著作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