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随物赋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随物赋形

苏轼提出的创作原则。语出《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物”,指客观事物;“形”,指客观事物的形象。“随物赋形”,即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自然形态,将它真实地表现出来。这包括以下三层涵义:(一)充分肯定形似的作用,要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由于事物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而不仅要写出事物的常态,而且要写出事物的种种不同变态。苏轼在《滟脁堆赋》中说得很清楚:“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他称赞唐代画家孙位画水之妙,说是“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书蒲永升画后》),也与此意相通。(三)要求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摆脱法度的束缚,以自然为原则自由地进行创作,真切地再现事物的特点,达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的自然天成之美。“随物赋形”的创作原则,渊源于庄子“法天贵真”的审美观和《易传》“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法,而又有新的发展。陆机在《文赋》中提出“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又作了发挥,可能对苏轼也有一定的启示。“随物赋形”说对明清的李贽、袁宏道、袁中道、袁枚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