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雁荡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31 雁荡山坐落在乐清县境内,属括苍山脉,面积达450平方公里,百岗尖海拔1150米,为最高峰。雁湖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常来,故称雁荡。山体为火山流纹岩,何以奇峰、怪石、幽洞、飞瀑闻名。景点共有360多处,因地域广阔,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显圣门五个风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风景三绝。 雁荡山位于浙江东南乐清县境内。有北、中、南雁荡,并称“东瓯三雁”。以北雁荡最著名,奇峰怪石,流泉飞瀑,蔚为奇观。以峰、石、涧、瀑著称。“大龙湫”是最著名的瀑布,与“灵峰”、“灵岩”并称雁荡“二灵一龙”胜景。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东南乐清县境。亦称北雁荡山,属括苍山脉。山水奇秀,号称东南第一山。因主峰雁湖岗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常来,故名雁荡。雁荡山风景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显圣门5个景点。景区内有七溪一涧、八桥二湖、八门四阙、十泉二水、十三坑、十三岭、十四嶂、十八瀑、二十六石、二十八潭、四十六洞、六十四岩、一百零二峰等。灵峰、灵岩、大龙湫称为雁荡三绝,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鸟称为雁荡五珍。 雁荡山京剧剧目。1952年由徐菊华、李春立、崔庆禄等编剧,并由东北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剧团演出。主要内容:曹州孟海公起义,隋朝将士贺天龙拒战不敌,兵退雁荡山;孟海公引军攀登山路追击,夜战中歼灭敌军。贺天龙退入湖中,孟海公又追至湖边,经过一场水战,大获全胜。贺天龙又引残兵退到雁翎关固守,孟海公又越城夺关,全歼敌军。该剧在1952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一等奖,主演张世麟和编导徐菊华获二、三等奖,并出国演出多次,受到国外观众的好评。 《雁荡山》宋沈括撰。作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作者奉命视察两浙并顺路考察雁荡山后。本文介绍了雁荡山的名称由来,描绘了雁荡山的外貌特征,说明了雁荡诸峰的成因乃是流水浸蚀冲刷的结果。文章记叙与说明结合,层层深入,引人入胜。它从古书不载、世人不知雁荡山的概述,引出“雁荡”山名由来的考释;从雁荡山形的描绘及与黄土高原地貌的比较,得出雁荡诸峰成于流水冲蚀的结论。叙述为说明依据,说明又紧扣叙述,这就使得人们在领略雁荡山自然美景的同时,悟出雁荡山形成的道理。本文以提出水蚀形成山岳的创见而在世界地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又以对“天下奇秀”雁荡山的生动描绘而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 雁荡山中国游览名山,又称雁山。在浙江省东南部,由位于乐清市东北约30km的北雁荡山,位于市西约15km的中雁荡山及位于平阳县西约50km的南雁荡山,3山合称东瓯三雁,南北总长约150km,东西宽约10~30km,主峰九峰尖海拔1108.0m。北雁荡山最著名,古称芙蓉山,山顶有荡,秋雁宿此,故名。东西长约25km,南北宽约10~20km,景区面积约400km2。主峰雁湖岗,海拔1057m。雁荡山始名唐初,976年(北宋太平兴国元年)以后,声誉大增,曾有18古刹、16亭、10院。全山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显胜门、仙人桥、羊角洞7个景区,景点多达380余处。景区内有102峰,103岩,60洞,29石,23瀑,28潭,21嶂,8谷10岭,10泉13溪,8桥7门,2水2湖等景点。尤以“二灵一龙”为最壮观,即灵峰、灵岩及大龙湫,称为雁荡山3绝。游览有2条路线:南线从响岭头开始,由东向西游览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等景区;北线由响岭头出发,到大荆、仙人坦、显胜门等景区。❶灵山距出发点约1.5km,由2峰组成,右为灵峰,左为倚天峰,高约270m,似2座高大山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