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集装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集装箱container又称“货箱”,“货柜”。具有一定容积和坚固耐久性,适合于在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中转运,能反复使用的装货容器。按结构分,有封闭式集装箱、开敞式集装箱(如开顶集装箱、板架集装箱、平台集装箱)和折叠式集装箱等;按装载货种分,有通用集装箱(如杂货集装箱、通风集装箱、绝热集装箱)和专用集装箱(如汽车集装箱、散货集装箱、冷冻集装箱、动物集装箱);按制造材料分,有木集装箱、钢集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和不锈钢集装箱等;按总重分,有30t集装箱、20t集装箱、10t集装箱、5t集装箱和2.5t集装箱等;按通用标准分,有国家标准集装箱和国际标准集装箱。中国已成为集装箱生产大国,1993年以后,国际标准集装箱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集装箱container见运输一般“集装箱”。 集装箱货物成组工具。集装箱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美国海陆公司是集装箱运输的先驱者。它的产生使世界运输面貌发生巨大变革。中国香港和台湾分别称货箱与货柜。集装箱种类繁多,从小型折叠式,到长40ft(12.19m),不一而足。在船舶运输中,常见国际集装箱,按用途分为通用干货、保温冷藏、罐式、干散货台架和平台集装箱。按材料构成分铝合金、钢质、玻璃钢、不锈钢。按箱体结构分内外柱式、折叠和固定式、预制骨架和薄壳式。为此,制定统一的集装箱标准势在必行。世界上,最早集装箱标准,系欧洲国际铁路联盟制定(UIC),分为3类:A类小型、容积1m3(35ft3)以下、总重1.5t以下;B类中型、容积1~3m3(35~106ft3)、总重1.5~5.2t;C类大型、容积3m3(106ft3)、总重5.2~7t。1958年6月30日,美国成立了“美国标准协会集装箱委员会”,为迅速发展集装箱运输制定了1组标准:托盘集装箱、容积0.5~3m3,货物集装箱、容积6.0~15m3,货箱集装箱、容积12~50m3。1958年11月,为解决集装箱民用与军用互换性问题,由美国军方、政府、工商界与标准协会集装箱委员会及美国海运管理署合作,共同制定一组新的集装箱标准:10ft(3.048m)型:10ft×8ft×8ft(3.048m×2.438m×2.438m);20ft(6.096m)型:20ft×8ft×8ft(6.096m×2.438m×2.438m);30ft(9.144m)型:30ft×8ft×8ft(9.144m×2.438m×2.438m);40ft(12.192m)型:40ft×8ft×8ft(12.192m×2.438m×2.438m)。1961年6月,ISO/TC104集装箱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开始着手制订国际集装箱标准。至1991年止,国际集装箱标准共有13种箱型。《国际集装箱》杂志对65个国家1978、1980、1983年的集装箱保有量进行调查。全世界拥有的TEU箱:1980年250万个,1983年380万个。《国际货运》杂志报道,全世界的TEU箱:1985年450万个,1990年587万个,1992年745万个,1994年834万个。2000年达1200万个,2000~2005年间,集装箱量以5.5%~6.5%速度增长。1992年745万个TEU中,美国273万个、英国109.8万个、日本43.3万个、中国台湾36.7万个、德国326.9万个。全世界集装箱生产量:1975年为18.3万个,1980年为47万个,1990年为80万个。1978年日本生产量为第一,21.8万个。1992年韩国第一,37万个。1989~1995年间,全世界集装箱生产量(万个):1989年75、1990年80、1991年91、1992年115、1993年97、1994年105、1995年108。中国生产集装箱厂63个。目前,世界上租箱公司有96个,其中英国22家,瑞士9家,德国与法国及荷兰各7家,澳大利亚与瑞典及日本各4家,意大利3家,新西兰和中国香港各2家,加拿大、巴西、丹麦、乌拉圭、奥地利、俄罗斯各1家。其中金斯塔集装箱公司(Genstar Container)和泛美公司(Transamerica)租箱量均在100万TEU以上,分别占总租箱量的30%和2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