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雍熙乐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雍熙乐府曲总集。明人郭勋编。二十卷。原书未署编者名氏,近人王国维“曾于清宣统改元冬十月,见日本毛利侯《草月楼书目》有《雍熙乐府》十六卷,明郭勋编。”(《雍熙乐府跋》)王氏以为“郭勋为明武定侯郭英曾孙,正德初嗣侯……颇涉书史。则此书必其所编也。”收金、元、明人作品,除收南北曲外,兼收南戏、杂剧曲文及时调小曲。全书以调排序,诸多作品不署作者名氏。因其收罗广泛,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成为研究金、元、明戏曲、散曲、民歌之重要资料。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今人隋树森著《雍熙乐府曲文作者考》一书,约三十五万字,对该书所收曲文作者有详细考证。一九八五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雍熙乐府》Yongxiyuefu明代嘉隆时期小令集。作者系无名氏。作品多是民间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色彩,其中如《劈破玉歌》、《罗江怨》、《耍孩儿歌》、《急催玉》、《闹五更》、《哭皇天》等唱曲, 在万历年间最为盛行。另外更有一些流行的小曲,如 《黄莺儿》、《挂枝儿》等,或由市井细民随口唱出, 或为妓女用来娱客, 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凌濛初曾云: “今之时行曲,求一语如唱本 《山坡羊》、《刮地风》、《打枣竿》、《吴歌》中一妙句, 所必无也。”可见民歌的地位甚高。这些民歌的内容以咏唱爱情、相思为主题,以女子口吻或诉说一个哀艳凄美的爱情故事,或吟唱相思之苦,情真意切,清词丽句,不乏一些有价值的作品。 雍熙乐府散曲戏曲选集。明嘉靖间郭勋辑。二十卷,搜集金、元、明人南北散曲、南戏、杂剧及时调小曲,收录甚丰。有影印明刻本。 雍熙乐府二十卷。明郭勋 (生卒年不详)辑。郭勋,郭英六世孙,袭祖先爵位。嘉靖间督团营,兼领后府,因罪下狱死。著有 《三家世典》。此编在 《词林摘艳》的基础上,广泛搜罗已刊、未刊的元明散曲、剧曲、诸宫调以及民间时调小曲增补而成。卷一至卷十五,编入《词林摘艳》原书中之绝大部份作品;卷十六收录南曲七十七套; 卷十七至卷二十收录杂曲 (即北曲)三百三十余套,其中多为散曲。这部元明剧曲、散曲作品选集,卷帙浩繁,保存了大量曲文,特别是已经散佚作品的遗文,弥可珍贵,为后人钩稽校勘元明杂剧和散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如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久已失传,却可在《雍熙乐府》中辑得其佚曲五十多套。后来曲谱于此集中选录颇多,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体例就原本于《雍熙乐府》。《雍熙乐府》的缺点在于不注明作品的作者姓名和出处,使用时需和别的书对照。此书有嘉靖原刊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原刊本。《四库提要》所载海西广氏本为十三卷,当是残本。 雍熙乐府十三卷。海西广氏编。不著作者。是书凡十三卷。据书中《凡例》称:“声调各应宫律。原分一十七调。今所传者十有二,盖阙其五。”今考12调,分为:黄钟、正宫、大石、小石、仙吕、中吕、南宫、双调、越调、商角、般涉等。其中商角及般涉2调,均有目无词,盖已佚失。明李元玉《壮调广正谱》订正诸调,其体例实原本此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