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雨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雨凇雨凇是过冷却雨滴落在温度低于0℃或在0℃左右的地面各物体上,很快形成透明半透明冰层,有人称之冰凌或冻雨。雨凇可中断通讯电路,影响交通。常出现在隆冬至翌年3月。南疆比北疆提早一个月。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分钟,长的达一二十天,克拉玛依雨凇曾长达594小时。 雨凇由过冷却雨滴从云中落下碰到地面和地表物而立即凝结成表面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又称冻雨。其密度为0.5~0.9 g/cm3。温度-10~0℃,尤其是-0.5~-2.0℃和风速7 m/s时最易形成。雨凇最大的积冰大于雾凇,平原地区为20~30 mm,最大30~50 mm;山区要大些,累积可达1000 mm以上。衡山1962年11月24日的雨凇,累积每米导线上积冰质量达14312 g。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