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霉菌性阴道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由霉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见图7.2-4)。此菌呈卵圆形,有芽生孢子及细菌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假菌丝与孢子相连成链状或分枝状。霉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一小时即可死亡。最适于霉菌繁殖的pH值为5.5—6.5,当阴道中糖原增多,酸度增加时,即迅速繁殖引起炎症,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据统计,约10%主诉白带增多的非孕妇女及1/3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往往无明显不适。如长期应用抗菌素,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相互抑制关系,亦易使念珠菌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患了霉菌性阴道炎,主要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非常痛苦,还可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典型的白带呈白色豆渣样。检查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取豆渣样白带少许放玻璃片上,加10%氢氧化钠,复以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找芽孢及假菌丝,即可诊断。治疗时,如有糖尿病者,应先积极治疗之,及时停用广谱抗菌素及激素。改变阴道酸碱度,用2%碳酸氢钠冲洗外阴及阴道后,克霉唑栓(含10万-20万单位)塞入阴道,每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如为孕妇,为了避免感染新生儿,仍应进行局部治疗,有时治疗需持续至妊娠8个月,以防复发。要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白色念珠菌平时寄生在人的口腔、肠道中,有20%—50%的健康妇女阴道中有白色念珠菌寄生。只有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或滥用抗菌素,造成阴道内正常细菌群失调时,才会导致阴道炎症发生。霉菌性阴道炎的特点是:外阴瘙痒有烧灼感,严重时患者坐卧不安;外阴、阴道和阴唇红肿,可在阴道粘膜面发现白色膜状附着物;阴道分泌物呈白色豆渣样;可发生性交痛;有的病人可伴有尿痛、尿频。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积极治疗,治愈前应禁欲。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