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霓虹灯下的哨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62 霓虹灯下的哨兵

九场话剧,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1963年发表于《剧本》2月号。该剧以南京路上好八连英雄事迹为题材,反映了全国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守卫上海南京路,坚持发扬革命传统,打退资产阶级“香风”进攻的复杂斗争生活。在戏剧冲突上,该剧摆脱了描写部队生活的作品只限于表现营房、战场之类的陈习,颇具匠心地把部队战士之间的思想冲突,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展开,使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与战士之间的思想斗争交织在一起。戏剧的基本冲突是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围绕这个基本冲突,通过上海南京路这一生活角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复杂斗争,揭示了革命胜利后,革命者仍需发扬革命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深刻主题。该剧成功地塑造了路华、鲁大成、陈喜、春妮、赵大大、洪满堂等一批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戏剧性强,引人入胜。

《霓虹灯下的哨兵》

作者沈西蒙、漠雁、吕兴臣。剧本创作于1962年。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
该剧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连队在上海解放初期进驻繁华的南京路,在“冒险家的乐园”里同暗藏的敌人的斗争中,坚持自身革命化的故事。连长鲁大成、指导员路华、炊事班长洪满堂三人组成的连队党支部,发现了连队由战争向和平环境的转变中出现新问题:排长陈喜被南京路上的“香风”吹晕了头;新战士童阿男擅离岗哨,陪女同学去国际饭店吃喝,受到批评又逃离连队;老战士赵大大闹情绪要求调离连队上前线打仗。剧作通过连队党支部解决战士的思想问题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纠葛,反映了解放初期上海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关系,展示了社会历史现实。
这部剧作,反映现实生活,有出色描写。塑造的英雄形象亲切真实。自始至终都贯串着炽热的革命热情,是同类作品中较为优秀的一部。

霓虹灯下的哨兵

话剧。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作。初稿完成于1961年,1963年发表。写解放初期,解放军某连队奉命在上海南京路执勤,与潜藏的阶级敌人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在选材和构思上都有较大突破。

《霓虹灯下的哨兵》

九场话剧。沈西蒙、漠雁、吕兴臣合著,沈西蒙执笔。剧本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先进事迹为素材,写上海解放初期一支英雄连队进入南京路,开始了新时代的崭新的战斗任务。从此,战士们面前已经由公开的拿枪的敌人,变成了经过伪装的特务老开、流氓阿飞以及灯红酒绿中的习习香风。对这一形势,指战员们一时精神准备不足。随着复杂多变的戏剧冲突的展开,通过对排长陈喜,新兵童阿男的教育,以及破获敌特案件等情节,表现了人民军队“拒腐蚀,永不沾”的深刻主题。全剧构思新颖,展现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写于1963年。

《霓虹灯下的哨兵》

话剧。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作于1962年,发表于《剧本》1962年第2期。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描写解放初期,南京路上好八连反腐蚀、反诱惑的故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