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山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青山寺在城西南7.5公里,又名焦王祠。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周初分封神农氏之后于焦国,祠青山。庙宇沿山势自然递升,设计独特,布局严谨。入院为惠济公殿,面阔5间,进深2间,东西宽5米,南北长17米,5脊歇山顶,通高9米,彩绘斗栱,绿瓦覆披,甚为壮观。殿前立宋宣和时加封焦王为惠济公的牒文碑,殿两侧为享殿、白玉宫、客厅等。拾级而上为二殿,再上为顶殿,殿前有月台,可供赏月。有泉自山岩石罅间涌出,名“感兴”,泉水从龙口注入八角玉液池,池水清澈,雨不溢,旱不涸。泉上有亭,亭上有石雕龙首。寺外多植苍松翠柏、红枫修竹。青山东麓有著名的发云寺。 青山寺又名焦王祠。位于嘉祥县西南7公里的青山西麓。《济宁州志》记载,周初封神农之后于焦国,祠青山。山下东麓尚存焦国故城遗址。寺座东面西,建筑层层递升,布局灵活。盘山路上现存四柱三间的石雕牌坊一座,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寺前院的主体建筑为惠济公大殿,面阔五间,五架梁前后廊,歇山顶。殿前有八角形感应泉池,泉水自殿后山岩石罅间注入,久旱不涸。池侧楹联曰:“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殿后旧有惠济公寝殿三间,早年倾圮。最后为顶殿,一名“泰山行宫”,明崇祯七年(1634年)鲁泰兴、王寿镛所建。面阔三间,五架梁前后廊,歇山顶。明间石雕柱子楹联曰:“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迹,神功浩荡民安物阜万家风。”寺内现存元大德三年(1299年)“修完惠济公祠宇记”和至元三年(1343年)“重修惠济公神庙碑”等历代碑碣刻石四五十块,是研究该寺历史发展与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