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年近卫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青年近卫军》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法捷耶夫(1901~1956)的长篇小说。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占领克拉斯诺顿。该城100多名共青团员和青年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战斗组织 “青年近卫军”,其中主要人物是总部5个委员奥列格、古尼亚、谢辽沙、邬丽亚和刘巴。青年们紧密团结,组成坚强的战斗集体,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 散发传单,揭露敌人的暴行和谎言,传播红军胜利歼敌的消息; 绞死伪警察福明,警告卖国求荣的叛徒; 杀死哨兵,解救被俘的红军战士;高插红旗,庆祝十月革命节,鼓舞人们斗志; 武装袭击敌人,破坏交通运输; 烧毁 “职业介绍所”,挫败法西斯强迫苏联人民到德国去做苦工的阴谋。在五个月的地下抗敌斗争里,他们坚忍不拔,始终如一。1943年1月,苏军收复克拉斯诺顿的前夕,由于叛徒出卖,“青年近卫军”遭到破坏,大部分青年成员英勇就义。英雄倒下的时刻,克拉斯诺顿城郊响起了胜利的炮声。

青年近卫军

长篇小说。法捷耶夫作。1945年2月分章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法西斯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年轻一代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细致的心理分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


青年近卫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共青团的地下组织。1942年9月成立于德军占领下的顿巴斯克拉斯诺城,在地下党领导下同敌人作斗争。1943年初组织被破坏,大部分成员牺牲。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名著《青年近卫军》一书即据此写成。

青年近卫军

长篇小说,作者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卫国战争初期,在被德国法西斯占领下的乌克兰顿巴斯矿区克拉斯诺顿城,一批优秀的共青团员秘密串联,建立起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敌人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作者在广阔的战争背景上,歌颂了一个英雄主义的集体,他又着墨较多刻画了五名“青年近卫军”的光辉形象。他们既在严酷的斗争中显示出高贵的品格和坚强的毅力,也在爱情、友谊、家庭等生活领域中表现了高尚的情操、纯洁的灵魂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但在最后胜利到来之前,“青年近卫军”却因叛徒的出卖而惨遭破坏,一百多名成员,除九人幸免外,全部英勇就义。《青年近卫军》通篇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采,给人以奋发、升腾的力量,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成为全书的基本旋律。法捷耶夫以抒情的笔调,细腻地描述了年轻人的感触、思索、瞑想,给作品增添了无限的诗意,融进了作者在卫国战争中的全部体验和思考,是苏联文学史上最早成功地反映卫国战争的一部英雄史诗。

《青年近卫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占领苏联顿巴斯矿区的小城克拉斯诺顿后,未及撤退的男女青年以共青团员为核心,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组织了 “青年近卫军”。他们配合游击队展开艰苦的对敌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不幸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夜,青年近卫军被叛徒出卖,领导成员和许多队员都英勇牺牲。这段真实的历史被前苏联杰出作家、文学评论家法捷耶夫 (1901—1956) 作为素材,写成了长篇小说 《青年近卫军》。小说于1945年发表。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表现了在新社会成长的苏联青年的高贵品质,同时也以有力的笔触塑造了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的光辉形象。年轻一代的代表是青年近卫军政委奥列格及总部委员邬丽亚等,老一代的代表是地下区委书记费里普和州委书记伊凡。在这部作品里,浪漫主义的激情与现实主义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崇高与卑下的搏斗,美与丑的对照,以及崇高与美二者的胜利,构成了作品的主题。小说发表后,在各国进步青年读者的心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青年近卫军英雄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