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年近卫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青年近卫军》前苏联俄罗斯作家法捷耶夫(1901~1956)的长篇小说。 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法捷耶夫作。1945年2月分章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法西斯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年轻一代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细致的心理分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 青年近卫军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共青团的地下组织。1942年9月成立于德军占领下的顿巴斯克拉斯诺城,在地下党领导下同敌人作斗争。1943年初组织被破坏,大部分成员牺牲。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名著《青年近卫军》一书即据此写成。 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作者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卫国战争初期,在被德国法西斯占领下的乌克兰顿巴斯矿区克拉斯诺顿城,一批优秀的共青团员秘密串联,建立起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敌人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作者在广阔的战争背景上,歌颂了一个英雄主义的集体,他又着墨较多刻画了五名“青年近卫军”的光辉形象。他们既在严酷的斗争中显示出高贵的品格和坚强的毅力,也在爱情、友谊、家庭等生活领域中表现了高尚的情操、纯洁的灵魂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但在最后胜利到来之前,“青年近卫军”却因叛徒的出卖而惨遭破坏,一百多名成员,除九人幸免外,全部英勇就义。《青年近卫军》通篇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采,给人以奋发、升腾的力量,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成为全书的基本旋律。法捷耶夫以抒情的笔调,细腻地描述了年轻人的感触、思索、瞑想,给作品增添了无限的诗意,融进了作者在卫国战争中的全部体验和思考,是苏联文学史上最早成功地反映卫国战争的一部英雄史诗。 《青年近卫军》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德国法西斯占领苏联顿巴斯矿区的小城克拉斯诺顿后,未及撤退的男女青年以共青团员为核心,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组织了 “青年近卫军”。他们配合游击队展开艰苦的对敌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不幸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夜,青年近卫军被叛徒出卖,领导成员和许多队员都英勇牺牲。这段真实的历史被前苏联杰出作家、文学评论家法捷耶夫 (1901—1956) 作为素材,写成了长篇小说 《青年近卫军》。小说于1945年发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