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非战公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非战公约Feizhan gongyue全称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亦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1928年8月27日签订。1927年,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希望把美国拉入某种防御同盟中,外长白里安倡议两国缔结一个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双边条约。同年12月,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改为多边条约,以避免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树立美国“和平”形象。1928年8月27日,法、美、英、德、意、比、波、捷、日、印度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1929年7月24日正式生效,苏联、中国等国先后加入,至1934年5月签字国共达64个。公约规定签字国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和冲突。公约是帝国主义在维护和平口号下进行争夺的产物,但具有包含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准则的积极意义,具有反战号召力。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持有保留条件,公约本身未规定对违犯者的制裁办法,结果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