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韦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韦庄约836—910唐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少孤贫。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时值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于中和二年(882)才逃往洛阳。次年离洛阳避难江南,并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二年(886 ),北上受阻,返折婺州(今浙江金华)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次年始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天复元年(901 ),入蜀投奔王建,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 ),劝王建称帝,建前蜀政权,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后升吏部侍郎平章事。*《秦妇吟》是韦庄的代表作。其诗由其弟韦蔼编入《浣花集》,多为伤时感事之作,有对统治者荒淫腐朽的揭露,也有对人民的深切同情。韦庄作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写男女欢情、离愁别恨,自不待言,然其词“语淡而悲”,“情深语秀”,自有感人的艺术内容和特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向迪琮编《韦庄集》。李谊《韦庄集校注》,是目前最完备的注本。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收入《唐宋词人年谱》),王水照有《韦庄》(收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 083 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元年(894)进士,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至四川投奔王建,官至前蜀宰相,被王建倚为心腹。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为住所。其诗的主题多为伤时、怀乡、感旧。律诗圆润整赡,绝句情致宛转。代表作为长篇叙事诗《秦妇吟》,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及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最后被围粮绝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但此诗不见本集,几乎失传,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中重被发现。他的词语言朴素自然,善用白描手法,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撰有《浣花集》,今人有《韦庄集校注》。 韦庄约836—910Wei Zhuang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乾宁进士,曾官右补阙,后仕蜀。唐亡后,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为宰相。 韦庄约836—910Weizhuang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乾宁元年(894)进士。曾任校书郎、右补阙等职。后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唐亡,他力劝王建称帝。王建称帝后,他历任左散骑常侍、宰相等职。韦庄今传诗250余首。其长诗《秦妇吟》为其早年赴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逃至洛阳时所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因此得“《秦妇吟》秀才”之称。其诗对晚唐社会的动荡、衰败有具体反映,对人民苦难深寄同情,其写景诗也多有佳作。其诗以近体见长。长于白描,形象生动,清词丽句,婉曲动人,历来评价颇高。韦庄是晚唐五代著名词人,今存词50余首,他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其词内容不外男欢女爱、离别相思和流连光景,但却有别于当时一般的应歌之作。他的词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将自己平生羁旅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及思乡怀人之情融为一体,不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更重要的是他把词当作抒情的工具,真挚深沉,缠绵动人,故强烈的抒情性就成为韦词的最重要特色。他又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手法,使其词语言较为清淡,表达较为坦直,陈廷焯说:“词至端己,语渐疏,情意却深厚。”(《词则》卷一)王国维不但以“弦上黄鹂语”喻其词,而且称其词“情深语秀”、“骨秀”(《人间词话》)。韦庄把文人词引向抒情的道路,这是他对词的突出贡献。有诗集《浣花集》和词集《浣花词》。近人向迪琮编《韦庄集》,合其诗、词,为通行本。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末五代时期一位诗词兼长的著名作家。韦庄自小父母双亡,家境比较贫寒,但他读书勤苦,才敏过人,后屡试不第,贫困潦倒。45岁再到长安应举,正逢黄巢起义军攻下京城,韦庄睹事伤世,写出名篇《秦妇吟》,并因此获得“秦妇吟秀才”的称号。乾宁元年,韦庄59岁时才中进士,做释褐校书郎。公元901年,韦庄入蜀,做当时蜀地军阀王建的掌书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韦庄拥戴王建称帝,被任命为判中书门下事,后至宰相。王建开国时的制度、刑令等,均由韦庄亲自制定。三年后,韦庄卒于成都花林坊,谥号“文靖”。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词家,并称“温韦”。早年所作《秦妇吟》为古代较长的叙事诗,有较高的艺术性。有《浣花集》十卷。 韦庄836~910前蜀大臣。字端己,唐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人。早年作长诗《秦妇吟》,人称 “秦妇吟秀才”。唐乾宁元年(894) 应试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嗣在朝中任左、右补阙等职。此时期主要创作诗歌。天复元年(901年) 入蜀为西川节度副使王建掌书记。朱温建后梁,劝王建称帝。王建称帝建蜀国,任佐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都由其制定。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在蜀时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建草堂为住所。此时期以创作词为主。著作盛丰,今存《浣花集》 10卷及笺表、《蜀程记》等。 韦庄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进士。任校书郎。后入蜀仕王建。唐亡后,王建称帝,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有《浣花集》10卷。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虽同为花间派,但韦庄词较素淡明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思帝乡·春日游》、《女冠子·四月十七》等。其诗多写伤时、感旧、怀乡等,其中绝句蕴藉较深,如名篇《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等;律诗也较工稳。早年所作《秦妇吟》长诗,名重当时,时人因此称之为“秦妇吟秀才”。此诗对统治者的腐败有所揭露,然对农民义军持敌对态度。 韦庄863—910唐末词人、诗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乾宁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入王建幕府任掌书记。王建称帝,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早年所写《秦妇吟》,是以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为内容的长诗,对起义军多加诋毁。与温庭筠合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之一。其词多反映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与离情别绪。有《浣花集》。 韦庄836~910唐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他正巧在长安应试,于是仓皇逃离,后漂泊江南。乾宁进士,曾任校书郎和左、右补缺等职。天复元年(901年)到四川投奔藩将王建。唐亡,王建称帝,以韦庄为宰相。其诗多伤时感怀,抒发仕途苦闷,如《台城》等,也有部分作品接触到现实,最为人注意的是叙事长诗《秦妇吟》,反映了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后和 “官军”反复争夺长安的战况,叙述描写都颇生动,暴露了统治阶级和官军残害人民的罪行,但对起义军多有诋毁之词。韦庄亦属于 “花间词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 “温韦” 。多写的是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但他的词风不同于温词的秾艳香软,而是疏丽清淡,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比较真挚的感情,在 “花间词派” 中,以韦庄显得最有成就。如 《女冠子》(四月十七)、《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等词颇享盛誉。著有 《浣花集》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