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愈的《师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韩愈的《师说》hanyu de shishuo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祖居昌黎,故又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文学上,他主张“文以载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在思想上,他反对佛老学说,主张复兴儒学,以维护儒家“道统”为己任;在教育上,他做过两次国子学博士,一次四门学博士,一次国子祭酒。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突出贡献是反映在他的《师说》一文中的关于教师的论述。韩愈痛心于当时的人人“耻学于师”,“师道之不闻也久矣”的恶劣士风和社会风气,奋起为师,作《师说》以期“挽狂澜于既倒”。在《师说》中,韩愈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问题。❶教师的任务包括“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所谓“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所谓“受业”即授业,是指讲授儒家经典和古文典籍,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培养读写能力;所谓“解惑”是指解答学生们在“道”与“业”两方面的疑惑。如果教师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如何标点古文的末技小能而不传道,那就是“小学而大遗”,因小失大,忘掉了自己的根本任务。
❷教师的标准是,“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知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从师”,即“从师道”,故有道者即可为师,道之有无是衡量一个人能否为师的根本标准。
❸在师生关系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