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韩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韩琦1008—1075

北宋军政大臣、文职统兵大员。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进士。历任右司谏、益利路体量安抚使。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安抚使,进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庆历元年(1041年),以任福等攻夏败没,解除副使,改知秦州(今甘肃天水)。次年,兼秦凤经略安抚招讨使,未几,改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尝重订军训条令,规定弓弩命中率等级标准。以与范仲淹共事兵间多年,指挥备御西夏战事有功,时人称为“韩、范”。三年,西夏请和,又同被召入朝,他任枢密副使。支持“庆历新政”。及仲淹罢政,出知并州(今山西太原),收回契丹冒占之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祐元年(1056年),入朝为枢密使。三年,拜相,经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旋出为地方官,屡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北宋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人。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军,后拜右司谏。前后上七十余疏,曾于一日奏罢宰相参知政事共四人。元昊进扰,韩琦任陕西招抚使,与范仲淹同御西夏,名重一时,天下称 “韩范” 元昊称臣后,被召还为枢密副使。陈述西北四策,认为 “今当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务。请缮甲厉兵,营修都城,密定讨伐之计”。在陕西宣抚使任间,镇压了张海、郭邈山的农民军。后自请外放,知扬州等地。曾与辽交涉归还并州所辖之地。在边地垦田九千六百顷。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封仪国公。神宗时拜司空兼侍中,出判相州等地。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文彦博、富弼同为保守派首领,病死住所,后封赠魏郡王。

韩琦1008—1075

北宋名将。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时为右司谏,因一次劾罢宰执四人,被时论称颂。又任陕西安抚使等职,与范仲淹等长期共防西夏而知名。支持“庆历新政”,历任枢密使、宰相等职,历经仁、英、神宗三朝。后期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韩琦

韩琦1008~1075

北宋大臣。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人。仁宗时进士,任右司谏。宝元三年(1040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为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被任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同时登用。两年后以仲淹等罢政,自请出外,知扬州,改知定州、并州。在并州时收回契丹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嘉佑年间重入政府,迭任枢密使、宰相。经英宗(1064年~1067年)至神宗,执政3朝。神宗即位后,出知相州(今安阳)、大名等地。王安石变法他屡次上疏反对,与司马光、富弼等同为保守派首脑,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