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顾宪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8 顾宪成1550—1612

明末东林党首领。字叔时,世称东林先生,亦称泾阳先生。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因推忠直秉公的孙等可任阁臣,被责革职,遂还乡,在东林书院讲学,与邹元标、赵南星号为三君。其讲学以讽议朝政、评论人物为务,得到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政治集团,称为东林党。在政治上,反对矿监、税监的掠夺,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著作有《小心斋札记》、《泾泉藏稿》、《顾端文公遗书》。

顾宪成1550—1612

明末东林党人。字叔时,世称东林先生,又称泾阳先生,无锡人。万历进士,于吏部任职,后被革职还乡,在东林书院讲学,并形成议论朝政的集团,人称东林党。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顾瑞文遗书》。

顾宪成1550—1612

中国明代学者。东林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字叔时,号泾阳,世称泾阳先生或东林先生,江苏无锡人。27岁举于乡,31岁中进士,官至史部考功司主事。后因直言被削籍归乡,遂修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议论朝政,褒贬时事。哲学上坚持“以理为主宰”,认为太极(理)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自身的体现。而太极(理)赋予人,即谓之性。“性即理也”(《小心斋札记》)。在伦理思想上,“以性善为宗”“语本性,只是性善二字”(同上书)提出“性在善中”(《泾皋藏稿》),“善”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乾坤万物”皆“从‘善’中流出”(《还经录》)。以此反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之说。认为其分离本体与工夫为二, “悬空谈体”,必然导致“空”与“混”二字,以至在现实生活中摒除社会责任,“埋藏君子、出脱小人”(同上书)。同时亦视道德修养为头等大事,提出修、悟“相表里”(《南岳商语》),“悟”与“行”相结合的修养论。强调修身即为“救世”,“士之号为有志者,末有不亟亟于救世者也”(《赠凤云杨君会峡江序》)。称赞克制牺牲自己欲望的道德品质,要人们不怕“吃亏”,批评李贽、何心隐等人“坐在利欲胶漆盆中”(《小心斋札记》),心术不正,惑世乱道。强调进行道德修养要认真细心,“语工夫,只是小心二字”(同上书)。顾宪成的伦理思想总体上创新不多,但其“与世为体”,汲汲于“救世”的人生观,在当时起到了“洗涤乾坤”的积极作用。其代表作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等,后人编有《顾端文公遗书》。

顾宪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