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顿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顿咳dunke又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主要是感受风热时疫之邪,从呼吸道侵入伤于肺经,肺失清肃,或痰涎内阻,气机不畅所致。按病程可分顿咳初期。顿咳中期,顿咳后期。其特点表现为:初期有类似于伤风感冒的症状,如低热、咳嗽、流鼻涕、鼻子不通气等。咳嗽与一般感冒相似,但日渐加重。中期出现阵性、持续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吸气性吼鸣,表现为日轻夜甚,有的患儿有舌系带溃疡。后期顿咳次数减少,程度逐渐减弱,吼声渐渐消失。治宜初期需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用止嗽散加麻黄,苏梗,生姜。常用药:百部,白前,紫菀,桔梗,橘红,甘草。偏热者宜散风清热,用桑菊饮加减。常用药: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甘草,桔梗,芦根。外寒内饮者宜散寒解表,温化寒饮,用小青龙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干姜,五味子,细辛,半夏,白芍,甘草。中期治宜清泻肺热,理气化痰为主,可用止嗽散合导痰汤,导痰汤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枳实,胆星。后期治宜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可用沙参麦冬汤。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桑叶,生扁豆,玉竹,生甘草。 顿咳病名。又称“疫咳”、“天哮”。因其病程较长,又称“百日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深吸气,声如鸡呜为特征。五岁以下小儿多见。由感受时行疫气,肺失清肃,痰邪交结于气道所致。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初期邪在肺卫,咳嗽逐渐加剧,治宜疏风宣肺;中期痉咳阵作,必待呕吐痰涎及食物后暂可平息,治当泻肺镇咳;后期痉咳缓解,气阴两伤,宜润肺健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