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乐府古题要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乐府古题要解

诗论。唐人吴兢撰。二卷。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少厉志,贯知经史。魏元忠荐其才堪论撰,诏直史馆,修国史。累迁起居郎。叙事简核,号良史。著有《贞观政要》、《大唐春秋》等。吴氏纂采汉魏以来古乐府词,成十卷,惜未流传。此编分上、下卷,上卷四十八则,下卷九十则。作者以为“历代文人”读乐府诗“或不睹于本章,便断章取义”,为正视听,于传记及诸文集中,采乐府诗命名缘起,令后人知所祖习。书中所论,实则超出释命名之缘起。尚有揭示主题,考证史事、解释曲种等。此编为研究汉魏乐府之重要资料。有《津逮秘书》本(附毛晋跋),《历代诗话续编》本。

乐府古题要解

理论批评专著。二卷。唐吴兢撰。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少时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前后曾任史官约三十年。著有齐、梁、周史书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唐史八十余卷,又与人同撰《则天实录》,今均不存。其史著叙事简要,为人所称道。在潜心史学之余,复好文学,于乐府诗尤所留意,曾纂集汉魏以来乐府诗编为一集,共分十卷,为前代所未有,而开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之先声。今亦亡佚,仅存《古题要解》二卷,原分别置于各题乐府诗之前,后单行。郭茂倩《乐府诗集》在释题时,多所引用。
关于此书的写作动机,作者在序中说:“乐府之兴,肇于汉魏。历代文士,篇咏实繁。或不睹于本章,便断题取义……递相祖习,积用为常,欲令后生,何以取正?”显然意在解释各题的古词之本义,以便后世诗人写作乐府诗时有所“取正”,不致望文生义而睽违原题意旨。文中解释古题一百三十六个,涉及到乐府《相和歌》、《拂舞歌》、《白纻歌》、《铙歌》、《横吹曲》、《清商曲》、《杂曲》、《琴曲》等乐部。其中有的属南朝乐府,而不仅限于汉魏乐府;有的则非乐府题目,如“离合诗”、“盘中诗”、“星名”、“郡县名”、“药名”、“车名”、“船名”等。作者在解说各乐府古题的原始时,有的根据古词对题旨加以归纳,如卷上释《江南曲》先引古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然后指出该题乃“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有的则记述该题及词的本事,如释《公无渡河》:“旧说朝鲜津卒管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以下详述悲剧故事及创作过程。诸如此类,所在多有,虽往往为传闻之词,不足尽信,但亦有助于后人之理解。有的题旨解说颇为明晰,如释《行路难》为“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便素为后人所引用。但在乐府文学史上,自曹操“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后,文人纷纷起而效法,或用以写时事,或用以抒己情,并不拘守于原题本意,扩大了乐府题诗的表现内容,实为一项革新与进步。而吴兢对此不以为然,过于粘滞古词本义,如释《东门行》本义为“言士有贫不安其居者,拔剑将去,妻子牵衣留之,愿共哺糜,不求富贵”,而不满鲍照同题之作为“但伤离别而已”。若按吴兢滞守原题之意,而加以敷衍,则势必造成屋下架屋,同义反复,甚不足取。
有《津逮秘书》毛晋刻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乐府古题要解

二卷。唐吴兢(670—749)撰。生平详见《贞观正要》条。此书例释汉魏六朝古乐府诗及拟乐府诗一百二十余题,如 《江南曲》、《度关山》、《长歌行》等,旨在探明各题的本源,有时也考证其中的故事,以“睹于本章”为“取正”的依据(见《序》)。本书推论审慎,是考定乐府诗旧题,研究乐府诗史的重要资料。论乐府诗的意蕴,吴兢大体遵循“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儒家旧说,这对中唐“新乐府”诗人“一吟非一事”之论有开启意义。有《历代诗话续编》本,《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明崇祯中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明汲古阁本影印本、清乾隆二十七年(1722)姚氏草草巢刊本,清乾隆嘉庆间刊本,清嘉庆十年(1805)虞山张氏旷照阁刊本、民国11年 (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张氏刊本影印本,清同治中番禺李氏抄本,清同治中真州张氏广东刊民国二年(1913)重修印本,清光绪十一年 (1815)长沙玉尺山房刊本,民国五年 (1916)无锡丁氏排印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