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颜一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颜一烟现代著名女作家、剧作家。生于1912年。北京人。颜一烟早年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小和附中读书,后又转到山西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在中学期间便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颜一烟考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32年,她与同学一起创办“未名小社”,并编辑《破晓》、《霜宫》等文艺杂志。1933年,颜一烟转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4年,又赴日本继续求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习期间,曾担任中华留日戏剧协会干事、《东流》杂志编委、中华留日左翼文化团体联合会执行委员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颜一烟回国后任上海留日同学救亡会理事,并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1938年,辗转来到延安,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颜一烟担任鲁迅艺术学院艺术指导科教员。1945年调东北文艺工作团做编剧工作。1948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50年,调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6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颜一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剧作家,她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其主要作品有:话剧《渡黄河》、《保卫大武汉》、《窑黑子》、《先锋》、《秋瑾》、《红煤》、《祖国的土地》、《出路》等,电影剧本《中华儿女》、《一贯害人道》、《烽火少年》等,短篇小说集《保江山》,中篇小说《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等等。 颜一烟1912—女,作家。隶正黄旗满洲。北京人,1928年读中学时即写出小说 《菊》和剧本《黄花岗》。此后陆续在北平的 《新晨报》、《华北日报》和天津的 《大公报》等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其中 《弟弟》一篇被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匈牙利出版的一家杂志上。1930年考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1932年入北大中文系,靠半工半读求学。193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读书,任中华留日戏剧协会干事、留东妇女会执委、《东流》杂志社编委、中华留日左翼文化团体联合会执委。抗战爆发后回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文艺宣传工作。1938年到延安在抗大五大队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调鲁迅艺术学院工作。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1953年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1956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主要著作有: 小说《夜》、《烟圈儿》、《地下室》等,小说集 《保江山》,剧本 《祝出征》、《飞将军》、《先锋》、《烽火少年》等。其中电影剧本《中华儿女》拍成电影后获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