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颠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颠倒指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故意把正常语序颠倒过来,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语感,以便产生强调、醒目等效果。例如《史记·鲁仲连传》“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正常语序应是“先生之言(也),亦太甚矣”,将谓语部分置前有强调作用。又如《左传·昭公十九年》“颜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正常语序是“怒于室色于市”。《战国策·韩策》有“怒于室者色于市”句,正好佐证。还有一种是因果句颠倒(即果句在前,因句在后),例如《礼记·戒篇》“中妇诸子谓宫人:盍不出从乎?君将有行”,正常语序是“君将有行,盍不出从乎?”此为颠倒。与文言语法中的倒装不同,如《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即“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这是文言语法中介词宾语前置的问题。“颠倒”,指句子的颠倒,而非词的前置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