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振
指以头部或肢体摆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自理生活;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又称颤证、振掉、震颤。是中老年妇女易发病。多因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夹痰,互阻络道而成。辨证论治:
❶肝肾不足者,震颤幅度、程度较重,日久不愈,常兼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舌体偏瘦,暗红少苔,脉细弦。以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合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❷气血两虚者,肢体颤振日久,程度较重,伴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头晕眼花。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淡,脉细弱。以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益气养血,熄风活络。
❸痰热动风者,颤振或轻或重,尚可自制,多兼胸脘痞闷、头晕、内热口干,咯痰色黄,或多汗。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以摧肝丸(牛胆南星、钩藤、黄连、滑石、铁华粉、青黛、僵蚕、天麻、辰砂、炙甘草、竹沥、姜汁、)清化痰热,兼以熄风。针灸治疗:以百会、风池、合谷、太冲为主穴。肝肾不足者加三阴交、复溜;气血两虚者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痰热动风者加阴陵泉、丰隆。针刺平补平泻。调护:
❶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
❷减少房事活动。
❸饮食宜清淡。
❹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体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