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风俗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风俗画以人的社会生活、风尚习俗为题材的绘画。它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区别于宗教、神话、历史性的绘画。可采用油画、水粉、版画、素描、水墨、重彩等多种绘画形式。中国汉代墓室壁画中已有这种内容的绘画。至唐宋发展为卷轴画,如《货郎图》、《清明上河图》。清末画家吴友如的绘画,也有很多是取材于风俗民情的。20世纪以后,切近生活的风俗画大为发展。在欧洲,风俗画起步较晚,至17世纪荷兰画派的兴起,这种题材的绘画才被艺术家们所重视。T·V·维米尔就是有代表性的风俗画家。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风俗画广为流行,而且题材广泛,更具思想性。如法国的A·华托、英国的W·贺加斯,俄国的费多托夫等都画风俗画。印象派以后的画家,更注重绘画性,逐渐对其情节性的文学趣味产生反感,风俗画趋于衰落。 风俗画以社会生活和风土习俗为题材的人物画,如宋李嵩《货郎图》等。 风俗画Fengsuhua泛指区别于宗教、神话、历史性内容,以人的社会生活和世情风俗为题材的绘画。可采用油画、版画、水粉、素描、水墨、重彩等多种绘画形式。 风俗画Fengsuhua见美术概论部分“风俗画”条。 风俗画以人的社会生活、风尚习俗为题材的绘画,以其多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而区别于宗教画、军事画和历史画。中国汉代墓室中大量的反映汉代征战、渔猎、宴饮、戏耍等日常生活题材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可算是我国早期的风俗画。到了唐宋时期,风俗画有了很大发展。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李嵩的《货郎图》等都是反映当时时代风貌与社会状况的风俗画精品。清末,画家吴友如也在画报上画了许多当时上海滩时事新闻和风俗题材的作品。风俗画在欧洲起步较晚,17世纪荷兰画派的兴起,风俗画才为画家所重视。其中荷兰画家丁·维米尔最为有名,代表作是《倒牛奶的女人》。到了18、19世纪风俗画在取材上更具思想性,出现了A·华托(法)、W·贺加斯(英)、A·费多托夫(俄)等风俗画大家,且在内容形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17-19世纪在日本盛行的描绘世俗生活、歌舞伎、风景为主要内容的浮世绘。色彩单纯鲜艳,构图简练,具有浓郁的装饰性,曾对西方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风俗画注重情节性与文学趣味,近代以来由于画家更为重视画面的绘画性、抽象性和平面性而使风俗画逐渐走向衰微。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