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风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风格fengge

作家诚于中形于外的精神个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一个作家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性。马克思曾援引法国评论家布封的话说: “风格即人。”艺术风格在中国曾被概括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前者属壮美的范畴,后者属优美的范畴。如雄浑、苍健、豪放属壮美,含蓄、绮丽、隽永、飘逸等属优美。例如:我国颇具影响的文学巨匠鲁迅和郭沫若,尽管他们都处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家和相同的历史条件下, 又有渊博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及精湛的文化修养,但他们的风格却截然不同。鲁迅表现出对现实精细深入的观察和准确透彻的分析,充满着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语言、广征博引、淋漓尽致的雄辩以及中国式的含蓄、尖刻的讽刺和严峻的激情; 而郭沫若则表现出对理想的狂热追求和火山爆发式的热情,充满着纵横驰骋的想象、恣肆的语言、震撼天地的呼喊以及波动长河的诅咒。风格是印记,是文学的独创性所产生的。风格的形成,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风格fengge

体现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点,称为“风格”。它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中。风格可分为作品的风格和音乐家的创作风格。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体现在其作品之中,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思想倾向、性格特点、审美趣味、艺术才能、文化修养等的不同而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品的独特风格是音乐家的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品的风格常常表现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等方面。

风格Fengge

艺术理论用语。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风格一词的拉丁语为styie,在欧洲源于古希腊。最初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演化为写文章的笔调、表达方式等。在中国,风格一词最早见于晋人葛洪所著《抱朴子》,指的是人的风度、品格。后延伸到论画、论文。近现代以来,风格在美学、艺术学、文艺批评中广泛运用,并形成“风格学”这一专门学科。
一般而言,风格是艺术家的内在精神在艺术中的外在显现。艺术风格的形成,有艺术家个性气质的作用,也受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环境、题材内容、物质媒介的制约,是主客观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术作品中,由于它的直观可视性,显示某种风格的结构形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相当意义上说,风格是由特定的艺术形式所决定的。因此,理解某种风格,不仅要理解它的精神内含,尤其要理解显示内含的视觉形式本身。


风格Fengge

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设计者追求的一种格调,把观念和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其中还包括了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而得来的某些特点等,反映出的风貌和格调。关于风格问题,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布封曾在他的《风格论》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观点。马克思对这一观点是很赏识的。作为工艺美术设计的风格,是设计者的思想个性、审美观点、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另外,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对于工艺美术风格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的风格形成,并不是设计工作的全部完结,而只是一个开始,要在不断发展中继续完善,工艺美术品的风格形成,总是和时代风尚、科学技术的水平、审美意识的发展分不开的。

风格

在文学创作中,是指文学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 一种特殊的艺术格调和气质作风。任何 一种风格的形成,都是主观与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而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前者是指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观点立场、生活经验、艺术趣味、气质修养、文学才能等,后者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气候、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文艺思潮、时代风尚、民族特点等。在文学创作中特定的题材与特定的体裁,对于文学风格的形成,也有 一定的影响与制约的作用。文学风格是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文学现象,它是以作家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为主要标志的,并受着时代、民族、阶级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程度地带有时代、民族、阶级的某些烙印,这就是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与阶级性。在文学风格中还包括有作家风格与作品风格,其中作家风格是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稳定的创作个性,同时也是作品中贯穿始终的、共同的艺术特征。它集中体现出作家的思想观点、精神气质、生活经验、审美追求、习惯爱好等等,是作家长期的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的结果; 作品风格是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同时它又是作家风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作品风格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语言的加工、情节的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研究探讨文学风格,有助于总结经验、分析探索文学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还对指导文学的阅读和欣赏,推动文艺批评和文学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格

风格是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学范畴,它是统一作品外在形式与内部组织结构的关键。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时代风格,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殷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呈现庄严、狞厉神秘之美,体现了那 一时期原始的、非理性的、对自然神秘的恐惧感。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则呈现繁复、精细的风格,这正是一种新的趣味、观念、标准的更迭。汉代的雕刻和绘画更为强调动势和力量,体现了封建社会上升期人对征服客观世界的自信心和对生命价值的赞美。与唐代吸收中外艺术风格的作品相比,汉代风格更代表了民族风格。唐代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国力强大,艺术风格追求雍容、华贵、博大、雄强,这都是时代风格的体现。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个人风格。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形成是 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的形成和艺术家的审美追求,文学修养,哲学思维,个性,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有关。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宋代梁楷的减笔泼墨人物画,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等许多画家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 一定的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会出现一批风格相近的艺术家,这就是流派意义上的风格。如宋代的院体画派,清代的海派,民国的岭南画派,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当时起到重要的作用。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艺术成熟的表现。在长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家各派的优点,结合自身特点,逐渐尝试探索,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也就是说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偶发的,而是长期的积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