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饲养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饲养业专门从事喂养家禽、牲畜、鱼类等动物以供屠宰食用等用途的行业。澳门饲养业可分为饲养家禽、家畜和淡水鱼三个部门,是在家庭副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为专业饲养的。家禽饲养是澳门饲养业的主体,其产值在澳门农业中仅次于园艺业,饲养的家禽包括三鸟(鸡、鸭、鹅的合称)、鹌鹑及菜鸽等。20世纪80年代初,澳门最大的现代化养鸡场设在青洲区内,占地约1000平方米,养鸡存栏数常达近万只。路环的九澳、氹仔的卓家村的单个养鸡场规模较小,两地养鸡的总数计有2万只以上。1982年,全澳门饲养家禽的存栏数约有鸡20万只、鸭3万只,每日平均供鸡可达1000只、鸭600只,占市场供应量的30%左右,不足部分则从邻近的广东省进口解决。此后,青洲开发一度导致养鸡业萎缩,但随着饲养技术的提高,家禽养殖业的景气又有回升。至1995年初,澳门鸡鸭饲养场共有12个,全部集中在离岛,多是继承祖业,每日总共可供应市场鸡2000只,鸭1300只。在牲畜饲养方面,由于无牧场可供放牧,故仅限于生猪和奶牛圈养。养猪场由租用的屋地建成,曾集中在新填海区、关闸、台山和离岛等地。20世纪70年代末,新填海区的养猪户最多时曾达30多户,每户养猪20~30头。养猪户一般兼营种菜,饲料可以通过采摘菜地里的品质较差、难以上市的蔬菜,或免费收集酒楼食肆的食物残渣以及购买粟米、麦糠等取得,成本较低。80年代,澳门人口剧增,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房屋租金随之高涨,养猪户弃业者不少。1988年,澳门半岛与离岛分别剩下养猪户20家和50家,分布在台山、马场、关闸、青洲和离岛等7个地方。他们的养猪场存栏有大小猪只共800多头,每天可供应市场生猪仅10多头,不足全澳门屠宰上市量的3%~4%。生猪的供求缺口主要依靠从广东、湖南等地进口来弥补。由于养猪场占地多,容易造成污染,澳葡政府乃于1985年颁令禁止养猪。到90年代,政府更通过支付300万澳门元以补偿离岛的养猪户,获得配合。养猪业在澳门由是销声匿迹。1994年,澳门屠宰场每天平均屠宰生猪447头,菜牛25头,均从中国内地进口。澳门曾一度有奶牛饲养业,1985年共有5家奶牛场,饲养奶牛330头,每天可供应鲜奶逾1000升,可以满足小部分的市场需求。此后奶牛饲养渐少。淡水鱼养殖方面,澳门的离岛曾有少量鱼塘,现在也难以为继。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