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馕波斯语,意为面包。新疆维吾尔族主食之一。原名 “艾买克”,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改用此名。最早的实物出土于吐鲁番、陈列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唐代之物。麦面制成,呈淡黄色,用刀切成三角形。与现代的基本相同。馕的制作方法与内地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中加盐水和醋母,和匀,揉透,稍发,做成圆饼,抹上洋葱花和芝麻等,放入馕坑(土烘炉)烤熟。香酥可口,水分少,便于贮存或携带。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族也作主食。 馕馕是新疆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食品,这是一种用面粉烤成的饼。馕的做法很特别,它是在一种特殊的俗称撯慰粩的烤炉上烤熟的。馕的种类很多,有甜的,有咸的,里面放肉或放葱花的。其大小不一,有的如圆桌大,有的像茶杯一样小,但无论是哪一种都特别可口,馕是当地人待客送礼旅行都少不了的食品。 089 馕维吾尔族食品,将面粉或玉米面用水和好,做成饼,放入炉中烘烤,熟后坚硬可口。 馕维吾尔族的主食之一,为烤制而成的一种发面饼。古称“胡饼”,吐鲁番即发现有唐初的馕,制作的形式与今天完全相同。做馕的原料有白面、发酵粉或酵母、芝麻、精盐。制作时先将面粉发酵,然后做成大小不同的形状,沾上水和芝麻,贴在馕坑边上烤。四周厚、中央薄的大馕叫“艾曼克馕”,同样形状的小馕叫“托喀西馕”。厚度很大、中间有窝的叫“吉尔德馕”,汉族俗称“窝窝馕”。此外还有用生面调以羊油和清油烤制的,被称作“油馕”。还有在发酵后的面块中夹以肉块和调料,烤制后的“肉馕”,维吾尔语叫“该西馕”。因为馕为烤制食品,水份少,容易保存,食用方便,所以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主食制作形式。 馕维吾尔语意为圆形烤饼。其主料为面粉,同时根据不同口味配之以芝麻、洋葱、鸡蛋、植物油、羊油、盐、冰糖等原料,有发面和死面两大类。制作时,将面粉、盐水(或糖)、酵面等和成面团,揉透,待稍稍发酵后,制成边沿厚,中间薄的圆形面饼,表面沾上洋葱末及芝麻,底面蘸少许盐水,然后用专门的馕托儿将其粘贴在已烧得炽热的馕坑四壁上烤熟即成。由于投料、制作、造型和烤制片方法的不同,馕的名称也各不相同。主要品种有:艾曼克馕,托喀西馕,格尔得馕,比特渔产馕,西克尔馕,扎格拉馕,阔西馕,阔西格尔得馕等。 馕nang波斯语,意为“面包”。维吾尔族主食之一。用小麦、玉米或高粱面做成大小厚薄不一的圆饼, 表面加葱花、芝麻等。放入馕坑(一种烘炉) 烤熟后进食。美味可口,水分少,便于贮存或携带。多在农忙、旅行或节庆时制作食用。亦为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族所喜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