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山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香山寺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龙门东山中部。为龙门历史上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佛教寺庙。因龙门东山又称香山,故名。寺创建于北魏。唐武则天时重修,稍后白居易亦曾捐资重修。寺宋时尚存,金、元之际毁弃。现存系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已非原址。武则天曾率群臣游寺,并令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留下了“香山寺赋诗夺锦袍”一段佚事。白居易晚年常住该寺,与僧人如满结香火社,又与胡杲、吉晈、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等结“九老会”,饮酒赋诗,留下了不少歌咏该寺的诗篇。如《香山寺二绝》之一曰:“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帝曾巡幸该寺,并赋诗刻石。现存有大佛殿、画像碑、御碑亭、衣钵塔等建筑和遗物。 香山寺位于县城东南香山之巅。始建于唐,历代均有增修。寺门南向,沿石阶120级可仰达寺门。入寺门迎面为观音大士塔,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为高33米的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造型古朴大方,雄伟壮观。相传楚庄王三女妙善于此修炼成佛,称大悲观音菩萨,因其舍利葬于塔下,故塔亦称大悲观音大士塔。塔下石台向南开有一洞,洞内有元至大元年(1308)所立北宋蒋之奇撰文、仿蔡京书丹的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高2.22米,宽1.46米,碑文49行,满行78字。其他碑刻还有10余通,多记载寺、塔历代建修经过,其中不乏文物珍品。殿宇已无存。 香山寺xiɑnɡshɑnsi佛教寺院。在永寿县城建设路西段北侧。始建年代无考。1989年4月重修,占地4亩,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房屋11间。1995年1月开放,寺内有尼姑6人,教务由释仁觉(永寿县第五届政协委员)住持。2002年底,有信徒480人。 香山寺寺院名。建于前秦(公元351~394年)时期。位于陕西耀县西北约45公里的柳林乡香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