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家窑文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马家窑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石器多磨制,常见穿孔。彩陶特别发达,图案复杂多变,画彩技术十分成熟。主要农作物为粟和黍。家畜、家禽有猪、狗、羊、鸡。房屋多为方形地面式。盛行土坑葬。彩陶上墨笔书写符号达130多种,常见十、一、卐等。发现陶祖和陶塑男性裸体像。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于1924年由瑞典人安特生发现于临洮县马家窑遗址, 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安特生囿于中国新石器文化西来说的观点,将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6个时期,前三期为齐家、半山、马厂。1945年, 夏鼐第一次从地层上发现马家窑文化早于齐家文化,从而纠正了安特生的错误。1949年,夏鼐首次提出了马家窑文化的命名。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的土著文化在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土著文化。它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3个类型,分别代表3个前后承袭、密切相联的发展阶段。马家窑类型分布地域东起陇山,西达武威一带。陶器有盆、钵、壶、瓶、罐、盘及带嘴锅等。彩陶为橙黄泥质陶,打磨光滑。多施黑彩,亦见白彩,利用多变的线条绘出由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涡形花纹等组成的美丽流畅的花纹图案。夹砂陶常见绳纹。居址为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房屋, 也有挖墙打基的地面建筑。陶窑常见方形。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葬式主要为仰身直葬。种植粟等谷物。在东乡林家遗址发现有铜器。半山类型分布地域东起会宁、定西一线,西到河湟地区。陶器器形与马家窑类型基本相同,以带耳罐最为常见。彩陶以黑红色相间的带状锯齿纹线条勾画出各种图案,有四方连续纹、葫芦网格纹、菱形花格纹、圆圈网格纹、起伏山川纹、蛙纹和连弧纹等,图案繁缛华丽。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葬式有侧身屈肢葬、直肢葬及二次葬,多见木板及石板葬具。马厂类型西界可抵玉门、酒泉一线。陶器制作较为粗糙,但彩绘方法有新发展,出现了先在陶器上施红、白陶衣,再绘花纹的新方法。早期仍使用黑红色相间锯齿纹,中晚期多施单彩。图案花纹主要由直线组成,纹样多为人字纹、变体蛙纹、折线纹、网状三角纹、网状菱格纹、四大圆圈纹等。居址有双套间和多套间房屋。葬式有仰身直肢葬和屈肢葬,发现有成年男女合葬墓,并有殉葬现象,表明当时已进入阶级社会的边缘。马家窑彩陶图案中的鸟纹、蛙纹,表明当时人们曾崇拜太阳、月亮。马家窑文化对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和寺洼文化均产生过影响, 其绚丽多姿、图案繁缛的彩陶,代表着中国古代彩陶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 而且也是世界古代彩陶文化中艺术成就最辉煌的。

马家窑文化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又名 “甘肃仰韶文化”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起陇东山地,西达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抵宁夏南部,南达四川省北部。可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3个类型,分别代表该文化的3个发展阶段。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主要因素,下接齐家文化,年代约为前3300年~前2050年。经过发掘的重要遗址除马家窑外,还有兰州青岗岔、永昌鸳鸯池、青海乐都柳湾等处。
居住遗址 居民多选择在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建立村落。房基平面有方形、圆形和分间3种。方形房基呈正方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面积10平方米~50平方米。屋内有一圆形或瓢形的灶,门口有台阶出入。圆形房基的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式或平地起建,居住面抹草筋泥或红胶泥,进门有灶。分间房屋为地面起建,分主室、侧室。也有半地穴式的套间房屋。
社会经济 旱作农业为主。发现的粮食品种有粟和黍。农业生产工具有石铲、爪镰等。加工粮食的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羊、鸡等。手工业工具有石凿、石质或陶质纺轮。在东乡林家、永登蒋家坪分别出土两把青铜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制品。当时的制陶业比较发达,窑场规模较大。兰州白道沟坪遗址临黄河岸边建有 12座陶窑,还配有备料场所,出土有制陶的余料以及研磨颜料、绘制彩陶的工具。烧制的彩陶,花纹繁缛,风格迥异,有水波、漩涡、菱形、圆圈、棋盘格以及鸟、鱼、蛙等动物纹。一陶盆上5人一组的舞蹈纹,栩栩如生,十分逼真。有壶、瓶、盆、碗等。


同心圆纹彩陶盆


埋葬习俗 流行公共墓地,常与居住区相邻,有的则选择在山上。绝大多数的墓向为东或东南向。一般为土坑墓,有的墓有斜坡形墓道,墓门用木棍或石板封闭。有的用石椁、木槨、木棺作葬具。以单人葬为主,有少数合葬墓。葬式有仰身直肢、仰身屈肢和二次葬等。一般都有随葬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少数放有粮食和家畜骨骼。有的墓中男女随葬的工具组合有别。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随着阶段的不同而相差较悬殊。
马家窑文化的3个类型,各自的特点十分鲜明。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为橙黄黑彩,多用等粗的线条构成对称的图案,有水波纹、漩涡纹、圆圈纹、多层三角纹、草叶纹,还有鸟纹、鱼纹、蛙纹等。有的纹饰风格接近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器主要为碗、盆、甑、罐。其年代为前3300年~前2900年。半山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纹以及葫芦纹、菱形纹、变体蛙纹、棋盘格纹等。彩陶器主要为小口鼓腹瓮、单把壶、双耳罐等。其年代为前2650年~前2350年。马厂类型的彩陶往往带有红色陶衣,早期常用很宽的黑边紫红条带组成圆圈纹、螺旋纹、变体蛙纹和波折纹。晚期则以单色线条构成菱形纹、波折纹、编织纹等。器形多脱胎于半山类型。其年代为前2350年~前2050年。该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