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驿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驿站

古代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接待过往官吏的处所,又称馆驿。战国即有邮驿,汉代称“置”。唐每30里置一驿,非通途大路上的则称“馆”。驿有管理机构,设驿长,下统驿户,备有驿夫和马、车、船等交通工具。有驿田。唐全国有水、陆及水陆相兼驿站1639处。宋代每10里或20里设邮铺,有铺卒供役使; 大路上有马递铺。元代称站赤。明清均有设置。

驿站

汉武帝时由国家在京城长安与西域万余里间修筑驿站、设置驿舍,免费供应食宿,且派军队保护行旅安全。汉承秦制,驿路上设置驿亭,驿有驿吏,亭有亭长,专司驿传事务。驿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军情文报和接待官吏。驿站的设置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三十里,也有多至六十里至一百里左右置一驿站的。驿有驿长、驿卒。元代的驿站是以“路”为中心设立的。路管理驿站,既与地方组织相适应,又保持了驿传的相对独立性。

昭化古驿站

驿站post

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和过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其名称始于元朝,之前有“邮亭”、“传舍”、“邮舍”、“驿置”、“驿馆”等不同名称。明清两代邮驿均沿用驿站名称。

驿站

古时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自战国始设,称邮驿。厥后每朝均设,一般情况每三十里置驿站一所。各代名称稍异,或称传舍,或称邮铺,或称站赤。唐还于水路设水驿。元代站赤组织规模极大,能供欧亚两洲交通。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措办廪给口粮,供传递文书人员及过境官员使用。各站设站官,称驿令或提领,归府、州、司、县兼管。清朝后期置设邮局后废除。

驿站

我国历代都有驿站的设立,明清时期驿站的设立更为普遍和完善。据《明会典》记载,以京师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的驿站遍布全国,京师设会同馆,为全国驿站总管,各省州府县设水马驿及递运所,便利传递公文和官员往来食宿。广西地处边陲,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在广西境内设水马驿馆共97处,其中桂林府17处,柳州府16处,南宁府13处,庆远府5处,浔州府5处,平乐府7处,思恩军民府12处,太平府6处,西部直隶州6处,廉州府6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