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乙瑛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乙瑛碑

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石质。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广三尺七寸。”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孔和碑》。隶书。18行,行40字,八行首制字提高一格,无额。关于《乙瑛碑》,清翁方纲评论此碑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谥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说:“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瑛”,“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东汉隶书,风格绚烂多彩,绮丽多姿,流派分呈分势成熟的朝代要数桓,灵两朝了。像《乙瑛碑》那样特色明显的碑刻,反映了隶书进入了完全成熟的时代。《乙瑛碑》结体方整,端庄匀实,体态动人。谨严中有跌宕顿挫之致,是汉隶成熟时期典型作品。此碑骨肉匀适,笔画规矩而极有法度。较长笔画多呈弯弧,波笔常有大挑势,形态飞动遒劲,表露了浑融潇逸的韵味。用笔变化灵活,姿态美妙。风格方圆兼备,熔为一炉。有一种雄浑古朴的意度。《乙瑛碑》属于东汉刻石的巨制,也是学习隶书的优良范本。

249 乙瑛碑

东汉碑刻。全称《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隶书。18行,满行40字。为汉隶成熟期典型之作。笔画规矩有法度,用笔方圆结合,结构谨严方整而有跌宕之势。清方朔《枕经堂题跋》称:“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碑存山东曲阜孔庙。有影印本存世。

乙瑛碑

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又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隶书碑刻。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刻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其字沉雄流畅、端庄秀美,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 《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隶书碑刻。桓帝永兴二年(154) 立。碑文刻鲁相乙瑛奏准于孔子庙置百石卒史的往返公牍,及对乙瑛的赞辞。笔法工整雄秀,左规右矩,法度森严,为著名汉碑之一。今存山东曲阜孔庙。

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 《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隶书碑刻。桓帝水兴二年 (154)立。碑文刻鲁相乙瑛奏准于孔子庙置百石卒史的往返公牍,及对乙瑛的赞辞。笔法工整雄秀,左规右矩,法度森严,为著名汉碑之一。今存山东曲阜孔庙。

乙瑛碑

全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亦称《百石卒史碑》、《鲁相置孔子庙碑》、《孔庙置百卒史孔龢碑》、《司徒吴雄等奏孔子庙置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立。现存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高260厘米,宽129厘米,厚23厘米,两侧刻有缠枝花纹,间以灵芝形纹。碑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第8行首“制可曰”三字提高一格。碑文记述汉鲁国相乙瑛请求于孔庙置百石卒史执掌祭祀的往返公文,以及对乙瑛的赞词。文后有北宋张稚圭题字二行。此碑书体属于成熟的汉隶,每笔起处多作停顿,遒劲斩截;中节运笔遒缓,筋力丰足;波尾作一尖挑,意气爽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面貌。且具有方圆兼备、浑然一体的风格,整个篇幅结体端庄,骨气凝重,苍峻中流露出一种萧洒俊逸的神情。前人对此碑极为推崇,翁方纲称其“骨肉均适,情文流畅”。罗复堪说它“沉厚雄古,纵横跳荡”。此碑对研究孔庙沿革及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