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兰州大学郑国锠、聂秀苑、杨庆兰、王新宇、王以秀等1955~1985年完成,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现象发现已有80多年历史,但国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正常与不正常争论, 没有大的进展。该研究对20多种植物的花粉母细胞的观察表明, 染色质穿壁转移现象是植物有机体普遍存在的正常生理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出现在多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对染色质穿壁的要理提出了假说, 即核液的川流运动对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转移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而原子质中收缩蛋白的主动伸缩运动却是染色质穿壁运动的主要动力。原子质川流运动和染色质穿壁运动所需的能源是由氧呼吸所生成的能通过ATP释放高能磷酸键(—P) 的形式供给的。并应用生化技术, 电镜技术及离体培养技术,使假说在蚕豆、百合、黑麦和洋葱中得到了直接证据,说明收缩性蛋白、原子质流动与细胞融合三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进而说明, 染色质穿壁运动所需要的可能就是ATP和ATP酶存在情况下提供的。一殖细胞融合后既可发生细胞质的改变, 也可发生自发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这些都可引起物种的个体变异,它直接供给了进化的基本原料。此外, 对B染色体起源、胞间连丝通道出没规律等也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新的见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