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高颎?—607隋大臣。渤海修(今河北景县)人。字昭玄,一名敏。父宾,仕东魏,为谏议大夫,后避谗弃官奔西魏,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其少明敏,有器局。周武帝时,平齐、防边屡有战功。杨坚执政,素知其强明、多计略、久习兵事,引为相府司录,为心腹。尉迟迥兵反相州,杨坚令韦孝宽督军进讨。军至河阳,诸将莫敢先进,遂自请为监军,受命后不辞家母而去。至军,造便桥于沁水,以渡河决战。叛军于上流纵火筏焚桥,他先于河中置土狗(积土于水中,其状如坐狗,以阻上流之火筏)以御之。军渡后,于焚桥而战,大破尉迟迥十三万之众。尉迟迥平,晋柱国,迁相府司马。隋建立后,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勃海郡公,朝臣莫能与比。文帝每呼独孤不道其名。为避权势,曾上表逊位,让于苏威。寻拜左卫大将军,视察边防,以备突厥。及还,迁左领军大将军,余官如故。开皇二年(582年),命长孙览、元景山为行军元帅,以其节度诸军南下伐陈。因陈守备尚强,难以取胜,遂借口陈宣帝死,礼不伐丧,奏请班师回朝。文帝常向他讨计。建言曰:“乘江南收获之际,声言掩袭,敌必屯兵御守,足以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则不战而去。如是再三,敌以为常,乘其不备,我则渡江登陆而战,乘懈击之;密遣人渡江,因风纵火,待彼修复,再烧之。如是再三不出数年,敌自可财力俱尽。”隋朝采用了他的困敌疲敌、敌懈击之、敌弊取之的策略,陈人益弊。九年(589年)隋大举伐陈,以其为元帅长史,主持军事。陈平,以功加上柱国,进爵齐国公。突厥犯边,以其为元帅,破之。又出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进入大漠,遣使请兵,近臣据此奏其欲反。寻破突厥而还,方免于治罪。开皇十八年(598年)文帝下诏征伐高丽,以其为元帅长史,断决军务,出师不利。独孤皇后,汉王杨谅、术士、巫者屡进谗言,文帝欲治其罪,幸赖同僚援救免死。罢官归第。炀帝即位,因议论朝廷弊政,遂以谤讪朝政罪诛。天下冤之。他在隋执政将二十年间,以己之文武大略,竭诚尽节,以天下为己任。引进贤能,各尽其用,立功立事,不可胜数。南征北讨,多建奇谋。故朝野推服,人谓其真宰相。堪称隋代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