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鲇catfishes

硬骨鱼类,鲇形目,鲇科(Siluridae)鱼类的通称。体延长,粗大,尾部侧扁。头宽扁。口大,浅弧形。具须2~3对,背鳍短小,无硬棘。无脂鳍。臀鳍基部长,后端与尾鳍接近或相连。胸鳍具硬刺或无。腹鳍小,或无。尾鳍圆或分叉。栖息于水的中下层,以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世界鲇科有15属70种;中国有3属10种,分布于各地淡水中。常见种类有:鲇(Silurus asotus),须2对,下颌突出于上颌,犁骨牙带连成一片,分布于各地淡水中,个体大,长可达1 m以上,灰黑色,为淡水重要捕捞对象;怀头鲇(S.soldatovi),须3对,下颔突出,分布于黑龙江和辽河水系。昆明鲇(S.mento)、抚仙鲇(S.grahami)、湄南缺鳍鲇(Kryptopterus moorei)、叉尾鲇(Wallago attu)等均分布于云南各水系。鲇肉质细嫩,味美,少骨刺,为较好食用鱼类,主供鲜销。

硬骨鱼纲鲇形目鲇科鲇属淡水鱼类。底栖鱼类。又名土鲇、鲇拐。鲇亦作鲶,以体黏滑而得名,无鳞,牙细尖,眼小。一般体长50 ~70 cm,体长为体高的5.1~6.2倍。体重一般1~2kg,最重7~8kg。头略大而平扁。口宽大,斜向上方,后端可达眼前缘下方;上颌须1对,可伸达胸鳍末端;下颌须1对,短;幼鱼期尚另有1对颏须,体长至60mm左右时开始消失。背鳍4~5,无硬刺。脂背鳍缺如。胸鳍硬刺外缘锯齿明显。臀鳍很长,后端连于略凹的尾鳍。体色随栖息环境而有不同,通常呈绿褐乃至灰黑色,或有略暗云状斑块。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黑龙江到珠江水系,俄罗斯海滨省、日本本州及朝鲜亦有。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坑塘、水库的中下层,昼间多隐在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出外活动觅食。食物以小型鱼为主,也吃虾、水生昆虫等。产卵期为4~7月。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可产0.9万~5.2万粒。卵呈绿色,直径1.4~1.8mm,沉性,黏在水草上发育。仔鱼常分散生活。2龄达到性成熟。肉质细嫩,少细刺,为常见食用鱼之一。鳔可用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