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叔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姒姓之后,即鲍叔。少年时与管仲是好朋友。两人曾在一起经商。管仲家贫,有老母,分财时常多取,他不以管仲为贪;管仲曾替他谋事,事情反而更糟,他不以管仲为愚; 管仲曾三次出仕,每次都被罢斥,他不以管仲为无能。后来管仲成了他的阶下囚,齐桓公欲杀之而后快,他反而极力举荐给桓公。他对桓公说:“你如果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 如果要称霸天下,那就非管夷吾不可。” 桓公才用了管仲,后来,桓公将以他为相,他以为自己在治民政策、管理朝政、制订礼仪制度,统兵作战和使百姓尽忠等五个方面赶不上管仲,建议桓公以管仲为相,自己则作他的下属。管仲曾深有感慨地说: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桓公用了管仲后,终于使齐国富强,成为春秋首霸。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代相继,享受封禄。 鲍叔牙颍上人(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大夫。晚年封相国,以知人著称。青年时与管仲为莫逆交。后因齐国内乱,随公子小白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奔鲁。及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即齐桓公),拟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而不受,力劝桓公释囚中之管仲,任其为相。公元前645年,继管仲后任齐相,使齐国继续保持霸主地位。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亦称“鲍叔”。少年时与管仲*友善,尝同贾于南阳。齐襄公立,行无常。叔知齐将乱,即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居,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鲍叔既深知管仲,亦以能知人为世所称。故后世言人之相知,或称“管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