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鲤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63 鲤鱼

鲤科。体长纺锤形,稍侧扁,长达1米左右。体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口下位,须两对。背鳍、臀鳍均具硬刺。生活于水的下层。多栖于江河、湖沼、水库的松软底层及水草丛生处。鲤鱼苗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底栖动物,如螺蛳、蚌、蚬和昆虫的幼虫等为食。也食水草。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中皆产。生长迅速,生活力强,能耐高温和污水,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鱼。我国养鲤已有2406余年历史,现世界各地皆有养殖。除供食用外,鳞可制鱼鳞胶,鳔可制鱼鳔胶,内脏和骨可制鱼粉。饲养品种颇多,常见的有:“镜鲤”:皮肤光滑,侧线部、背、腹部有少数大型鳞片;“革鲤”:皮肤绿黑色,无鳞; “荷包鲤”: 体短、头大、腹部圆突,含脂肪多;“红鲤”: 体红色,或有黑、白斑。供观赏用。

鲤鱼Liyu

鲤形目鲤科的一种鱼类,学名为Cyprinus carpio。身体呈纺缍型,口位于头部的前端腹位,口缘有须2对。身体的颜色随品种而有变化,一般背部为暗黑色,体侧暗黄色,腹面灰白色。口腔之内有咽喉齿三排,呈臼齿状,适合于研磨带壳的软体动物或甲壳类。鳔大,分前、后两室。主要生活在水体的底层,游动缓慢,以螺蛳等底栖动物为食,也取食一些水生植物。繁殖期一般在4—5月。当水温在18℃左右时雌鱼开始产卵,每尾鱼最多可排卵200万粒以上。受精卵粘性强,常粘附在水生植物之上孵化。幼鱼孵出后生长迅速,当年即可长到250克左右。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适应性强,分布广,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已开始养殖鲤鱼。到秦、汉时期,养鲤业已十分盛行。经过长期的饲养和选种,现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镜鲤、革鲤、红鲤等。镜鲤皮肤光滑,鳞片型大而数少,不规则地排列在侧线和背腹等部位。革鲤身体呈黑绿色,体表裸露无鳞。红鲤的身体为鲜红色,除供食用外,还可用于观赏。

鲤鱼Cyprinuscarpio

脊椎动物,鱼纲,鲤科。是我国常见的淡水鱼类。身体左右稍侧扁,背部青黄色,腹部黄白色。下叶的尾鳍红色。嘴生在头部下方,呈马蹄形,旁边各有短吻须1条和长颌须1条。鳞片大而圆。背鳍和臀鳍都有硬刺,最后1根刺的后缘有锯齿。喜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动植物都吃,喜吃螺类、蚬类。生长迅速,生活力很强,产量在淡水鱼类中列居首位。我国饲养鲤鱼的经验丰富,已有2400多年历史。可与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混合饲养,有的地区还在稻田中饲养。其中以黄河鲤鱼的肉质最细嫩,味道最鲜美,不仅蛋白质多、脂肪少,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鲤鱼还是一种药用鱼,肉可利尿,消肿,胆汁有清热、消炎、明目功效。由于胆汁有毒,不可滥用。鳞可制成鱼磷胶,鳔可制成鱼鳔胶,内脏和骨可制成鱼粉。江西和浙江培育的红色鲤鱼,除可食用外,还可用作观赏。


鲤鱼

鲤鱼

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四川自然分布最广泛的鱼类,省内主要养殖鱼类。又称鲤拐子。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生活于水体下底层,2龄~3龄性成熟。主要养殖品种有野鲤、丰鲤、建鲤、镜鲤、元江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荷元鲤等。四川养殖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都可人工繁殖和养殖,常见于池塘、网箱、稻田、流水等各种养殖类型中。全省养殖面积超过500万亩,年产量10万多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