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鸿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鸿雁hongyanAnser cygnoidcs

脊椎动物,鸟纲,鸭科。雄鸟体长达82厘米,雌鸟较小。嘴黑色。雄鸟嘴基有1个大瘤,雌鸟瘤较小。羽毛棕灰色,由头顶达颈后有1条红棕色长纹。腹部有黑色条状横纹,主要栖息在河川或沼泽地带,偶见于树林中。飞行中,常排列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分布于苏联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在我国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部一带繁殖,迁徙时,经华北和东北中部大平原,在长江下游及稍南地区越冬。植食性,肉可供食用,绒羽可制衣被。可以驯养,为家鹅的原始祖先。


图318 鸿雁

鸿雁Hongyan

雁形目鸭科中的一种大型鸟类,学名为Anser cygnoides。体型比一般鸭类大,比天鹅略小,体长80—90厘米,体重2 850—4 250克。头较大,颈细长,翅长而尖,尾圆形。嘴长一般超过80毫米,比头略长。前额具有白色羽毛构成的细带。腿位于身体的后方,前趾间具蹼,后趾小而不着地。尾脂腺发达。雌、雄鸟体色相似,从头顶到后颈正中为棕褐色,上体羽毛为灰褐色,下体羽毛呈白色。嘴黑色。雄雁嘴的基部常有一个膨大成冠状的肉瘤。善于游泳和飞翔,常栖息在水草丰美的沼泽、湖泊地带,以野草或农作物的根、茎和种子为食。繁殖时筑巢于沼泽地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5—10枚。孵卵仅由雌鸟来进行,孵化期约28—30天。雏鸟为早成鸟,出壳后不久即可随亲鸟活动。
鸿雁的繁殖区在我国的内蒙、东北以及西伯利亚一带;越冬区在长江中下游,南至福建及广东东南沿海一带。每年春季和秋季迁徙。迁徙时常结成数百只至上千只的大群。在空中飞行时,以老雁为首,数十只或成百只的鸿雁排列成整齐的“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雁阵。飞行除了双翅的扇动之外,主要利用上升的气流在空中滑行,这样可节省体力以利于长途飞行。在雁群中,前面的雁的翅膀在空中扇击之后,其翅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雁为了利用这股上升气流便紧跟在前面的雁的翅尖后面飞,这样一只跟一只,便形成整齐的雁阵。


鸿雁是家鹅的祖先之一,同时还是一种著名的狩猎鸟。其肉可供食用,尾羽和飞羽可作扇子,绒羽则是防寒服装的优质填充材料。

鸿雁swan goose

Anser cygnoides L.,鸟纲,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为家鹅的原祖,又称原鹅。体型较大,雄鸟体长达90cm。雄鸟喙基有一膨大的瘤,雌鸟瘤不发达,翼也较短。雌雄羽色相似,上体大部暗褐色,头顶至后颈为棕褐色,下体近白色,腹部有黑色条状横纹。栖息于河川、沼泽地带。性好结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繁殖在4~6月间,营巢于草丛中,每窝产卵5~8枚,卵呈乳白色。主食植物。为狩猎鸟类。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繁殖,在长江下游一带越冬。

鸿雁

鸿雁

雁形目鸭科。体形较大。体长800—930毫米,体重3—4千克。头顶至枕部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前颈下部及胸部肉桂色。雄鸟上嘴基有一疣状突。全疆各地均有活动。飞行时常呈“人”或“一”字形。以草本植物为食。是家鹅的祖先,为重要的遗传资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