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鹖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鹖冠武官所戴帽名。《晋书·舆服志》: “鹖冠,加双鹖尾,竖插两边。鹖,鸟名也,形类鹞而微黑,性果勇,其斗到死乃止,上当贡之,赵武灵王以表显壮士。至秦汉犹施之武人。” 鹖冠武冠加双鹖尾,故名。羽林虎贲冠之。鹖性好斗,斗死乃止。武士冠插鹖毛,以示英勇。故战国时赵武灵王以之表武士,秦沿用。 鹖冠héguān❶也称“鹖”“大冠”。以鹖羽为饰的武士之冠,取其勇猛之意。据说始于战国赵武灵王,汉代五官左右虎贲、五官中郎将、羽林左右监、虎贲、武骑戴此冠,魏晋沿袭。延续至唐代,具体形制有所改变。唐代冠正面饰以雄健欲斗之鹖鸡形象,以示武官之勇猛。汉张衡《东京赋》:“髶髦被绣,虎夫戴鹖。”唐李善注:“鹖,鷖鸟也,斗至死乃止,令武士戴之,取猛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縠单衣……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南朝梁刘昭注补:“徐广曰:‘鹖似黑雉,出于上党。’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冠插两鹖,鸷鸟之暴疏者也。每所攫撮,应爪摧衄,天子武骑故以冠焉。’傅玄赋注曰:‘羽骑,骑者戴鹖。”《禽经》:“鹖冠,武士服之,像其勇也。”汉曹操《鹖鸡赋序》:“鹖鸡猛气,其斗终无负,期于必死,令人以鹖为冠,像此也。”《晋书·舆服志》:“鹖冠,加双鹖尾,竖插两边。鹖,鸟名也,形类鹞而微黑,性果勇,其斗到死乃止,上当贡之,赵武灵王以表显壮士。至秦汉犹施之武人。”唐柳宗元《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杨朝晟)沉断壮勇,专志武力,出麾下,取主公之节钺而代之位,鹖冠者仰而荣之。”清钱谦益《中秋日得凤督马公书来报剿寇师期喜而有作》诗:“鹖冠将军来打门,尺书远自中都至。” 头戴鹖冠的武士 鹖冠古代武士所用的冠饰。冠的左右插有一对鶡尾翎羽,故名。鶡,是鸷鸟中较好斗者,“角所攫撮,应爪摧碎”,原属上党的贡物。武士服此冠,象征其勇敢。汉代五官左右虎贲、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武骑等皆戴。司马相如 《上林赋》有 “蒙鶡苏,绔白虎,被斑文”,又张衡《东京赋》里有“被绣虎,夫戴鶡”,都说明了天子狩猎时扈从侍卫皆戴鶡冠。魏晋南北朝时沿用。 鹖冠秦汉时武人所用之冠。其特点是在冠上加双鹖尾, 竖插于两边。《晋书·舆服志》:“鹖,鸟名也。形类鹞而微黑,性果勇,其斗到死乃止。上党贡之,赵武灵王以表显壮士,至秦汉犹施之武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