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鹖冠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鹖冠子

相传为先秦战国时楚国隐士鹖冠子著。鹖冠子,生卒年月和姓名均不详。居深山,用鹖羽为冠,因以为号。《汉书·艺文志》著录一篇,列为道家。今本三卷,十九篇。以往被许多人视之伪书。随着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的出土,逐渐有人肯定其为先秦古籍。
内容多黄老刑名之言,亦有论兵之语。此书把泰皇、成鸠氏等上古帝王视作理想的君主。“太上成鸠氏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有天下,兵强,世不可奈。”“成鸠氏周阖四海为一家,夷貉万国,莫不来朝。”(《王鈇》)这实际上是反映要求统一全国(“四海为一家”)的愿望。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说:“天子执一,以居中央”(同上),“令出一原”(《度万》)。“尊君卑臣”(《天则》)。但与法家极端的君主专制还不一样,主张辅以仁义,“服义行仁,以一王业”(《道端》),这就揉进了儒家思想,由此提出统治者应当“文武交用”,“文则寝天下之兵,武则天下之兵莫能当”(《天则》),即“文”的一手用于防御,“武”的一手用于进攻。这两手还不足以治天下,“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实者,法令放而无以枭之谓也”(同上)。所以还得用法令。“散万方化物者令也,守一道制万物者法也。法也者守内者也,令也者出制者也”(《度万》)。以法令来驾驭万物、统治人民。同时要用得人心的德政,“所谓德者,能得人者也”(《环流》)。
此书重视“兵”的作用。认为圣人之道以人道为先,而人道则“先兵”(《近迭》)。“地大者国实,民众者兵强,兵强者先得志于天下”(同上)。因而君主应当懂得“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王鈇》)的道理。主张用兵须有“兵义”。所谓兵义,即“失道故敢以贱逆贵,不义敢以小侵大”(《近迭》)。这是指出战争应当合乎正义。
受道家无为而治的影响,强调治国之道有“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这五种,以“神化”为上,“事治”为末。所谓“神化”即以“道”、“德”为准则的“无为”。这就有轻视人事的倾向。由此把道家的自然无为和儒家的命定论相联系:“命者,自然者也。命之所立,贤不必得,不肖不必失”;“有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时之命,有终身之命……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环流》)
把气看作沟通“道”和万物的桥梁,说:“有一而有气”,这里的“一”即“道”,是气和万物的本原,然而“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约决而时生,时立而物生”,万物“莫不发于气,通于道”(《环流》)。气与道相通构成了万物的不同种类,因此说“故物无非类者,动静无非气者”(同上)。在这基础上,明确地把“元气”作为构成天地万物的精微者,说:“精微者,天地之始也。……故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泰录》)这和老子把道作为天地之始有所不同。但道仍是居于在元气之上的。“有所以然者,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强为之说曰:芴乎芒乎,中有象乎?芒乎芴乎,中有物乎?窅乎冥乎,中有精乎?致信究情,复反无貌。”(《夜行》)这个“所以然者”就是道,它无首无尾无形无状,和老子所讲的道又很接近。
继承了老子物极必反的朴素辩证法。认为气及其由气构成的万物都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的。“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五色不同采,然其为好齐也;五声不同均,然为可喜一也;……气故相利相害,类故相成相败也。”(《环流》)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变化过程中,有一方面发展到了顶点,就向另一方面转化,“物极则反,命曰环流”(同上)。但这里也有着循环论的倾向。
此书历来很少受人重视,一般通行的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著作中也都不曾提及。因而其思想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要版本有明《子汇》本、清《子书二十二种》本。

鹖冠子

三卷。作者不详。据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说《鹖冠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宏富。在《天则篇》、《王铁篇》中,阐述的是黄老思想;在 《学问篇》、《度万篇》中,说得是道、法两家之见;在《赵武灵王》、《世兵》等篇目中,是关于兵家的言论。此外,该书还具有浓厚的阴阳五行学思想,这在《泰灵篇》辨水火,《天权篇》“绝道之纪,乱天之文,干音之谓违物之情,天之不纲,其咎躁凶” 中得到反映。《四库全书》将其列入杂家类是很恰当的。关于《鹖冠子》一书的真伪及成书年代,自汉以后,就争论不休。北朝的刘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陆佃,明代的宋濂、胡应麟、清代的俞樾、颐煊、孙诒让等人都提出了独到见解。清人姚际恒在 《古今伪书考》中,断定为伪书。近年来,随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代文物的出土,有人据以考证,认为,《鹖冠子》源出秦汉而确保其一部分古论。当然,这些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关于《鹖冠子》的篇数,自 《隋书·经籍志》以下皆作三卷,韩愈记十六篇,陆佃注本为十九篇。其主要版本有:聚珍板本,别六子全书本,绵眇阁本,子汇本,明朱养纯刊本,明刊十行本,闽覆聚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本,明四子本,盛意园藏明刊本二卷,源出宋本,十行十九字。恽薇孙家见明活字本三卷,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注大字低一格,板心有碧云或弘治年或活字本三字,乾隆题诗一首,馆臣有跋。明天启刊本,九子本,《十子全书》本,《诸子汇函》本,《子书百种》本,瓶花斋本,《四部丛刊》 本、《四库全书》本等。

《鹖冠子》

先秦时期造家典籍。《汉书》记载仅有1篇,《隋书》记载有3卷。韩愈认为有16篇。宋人作注,今传本为3卷19篇。现在学者认为今本为《鹖冠子》1篇与兵家著作《庞》2篇合并而成。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帛书中发现了《鹖冠子》佚文,证明其不是伪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