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鹤林玉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鹤林玉露笔记集。宋罗大经撰。十八卷,一作十六卷。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初授客州法曹掾,后任抚州军事推官。此书分甲乙丙三编,杂记撰者读书所得,多引南宋道家语,评诗论文,亦间论事,体例介于诗话语录之间。为一部别具创见的读书札记。详于议论,略于考证。半数以上评述唐宋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如乙编卷四《诗祸》一则,记宋理宗宝庆、绍定间江湖诗案一事。有助于对江湖诗派的了解;卷三《东坡文》一则,论苏轼之文深受《庄子》、《战国策》影响;卷五《二老相访》一则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的亲密交往,可与史传所记二人不甚相合对比研究。议论独具眼力,笔锋犀利,指斥时弊,颇切要害,对秦桧弄权误国,皆有讥议。又如《论菜》一则,言“百姓不可一日有菜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不知此味。”“若至一命至于公卿,皆得咬菜根之人,百姓何愁无饭吃!”涉笔不多,作者义愤填膺,将贫富尖锐之阶级矛盾辛辣地揭露出来。为南宋笔记小品使古文更切实用之范例。有明刊《稗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十六卷。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校点本较通行。 《鹤林玉露》南宋罗大经著。杂记读书所得,体例在诗话、语录之间。作者受王十朋影响,将韩、柳、欧、苏(轼)合在一起加台品评。对韩、柳文的异同作了较细致的鉴别,从题材类型上指出其相似之处,又从内容与体裁上指出各有胜处。又精辟地指出“欧似韩,苏似柳”,揭示了欧、苏与韩、柳之间的承传关系,并就其悟性思维与审美情趣分析了主观原因:“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作者既肯定韩、柳的高度成就,又揄扬欧、苏后来居上之处:“然韩、柳犹用奇字,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而妙丽古雅,自不可及。此又韩柳所无也。”持论也较客观、公允。对艺术构思的迟速问题作者着眼于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以及艺术生命力,立说颇为通达:“余谓文章要在理意深长,辞语明粹,足以传世觉后,岂但夸多斗速于一时哉!”作者从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中受到启发,注重学问根底,注重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凡作文章,须要胸中有万卷书为之根底,自然雄深有筋骨,精明有气魄,深醇有意味,可以追古作者。”认为这可以纠正创作中的浅薄,但对社会实践和创作实践有所忽视,也多少流于偏颇。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媒介和传达工具,语言文字有其局限性,如同绘画有其局限性一样,作者已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 “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目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然则言语文字固不足以尽道也。”这是一个十分卓越的美学见解。“固不足以尽道”,应当包括作品中语言文字的有限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诉诸人的想象)。这或许源于庄子的“言不尽意”说,而所论更明白透彻,可以为讲求文字精炼、风格含蓄提供理论依据,其意义已超出了散文美学的范围。《朱子语类·论文》《朱子语类》,又名《朱子语录》,南宋朱熹讲学语录汇集。朱熹死后,他的学生们所追记。全书共140卷,其中的《论文》2卷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对古文的见解。朱熹坚持以“道”为中心,道文一贯的观点,反对将道、文截然分开。他把“道”喻为“根本”,把“文”喻为“枝叶”,“惟其根本于道,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他举例说:“三代圣贤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他不同意古文家的文以贯道说:“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这也突破了周、程等前辈道学家将文、道对立的藩篱。他的道文统一观是对古文理论的一个贡献,而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价值,则是其一大缺陷。与此相联系的是,他重内容而轻形式,并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比例:“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这种量的规定是不科学的。他还倡导明白、晓畅的文风,注重修辞,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自然性,体现出文学家的审美的眼光,也显示出与其他道学家的不同之处。 鹤林玉露十六卷。南宋罗大经(约1195—约1252)撰。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记,只知道大约生于宋宁宗初年,死于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后。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嘉定十五年(1222)乡试中举,宝庆二年(1226)登进士第。曾做过容州法曹掾、抚州军事推官等,后受朝廷矛盾纷争牵累,被劾罢去官。自谓“闲居无营,日与客清谈鹤林之下,或欣然会心,或慨然兴怀,辄命童子笔之,久而成编”(《鹤林玉露》序)。取杜甫诗“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意,定书名为《鹤林玉露》。此书分条记事,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体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书中所引多朱熹、张栻、真德秀、魏了翁、杨万里之语,又兼推陆九渊。极称欧阳修、苏轼之文,谓司马光《资治通鉴》为虚费精力,何况吕祖谦《文鉴》。书中所记多为耳闻目睹,议论多关经国大事,颇为可取。如,“高宗眷紫岩”条,谓高宗对张浚十分宠信,对世传高宗晚年不满于张浚提出异议;“中兴讲和”条,记载宋孝宗锐意恢复未能实现事;“白羊先生”条,记载光宗时的一次未遂政变;“绍熙内禅”记载君臣逼光宗退位、拥立宁宗事; 以及 “邓友龙使虏”、“官省钱”、“税沙田”、“经总钱”、“庐陵苗盐”、“广右丁钱”、“老卒回易”、“民兵”、“养兵”、“告命”等条记载,皆可补史传之缺,或互相参证。书中还记载了不少文人逸事及见解精辟的诗话,对研究古代诗论的发展多有裨益。明代叶廷秀曾专门从《鹤林玉露》中辑出近四十条诗话,编成《诗谭续集》。书中亦偶有自相矛盾处,如引张栻之说,谓词科不可习;又引真德秀之说,谓词科当习等。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十八卷本和十六卷本两个系统。十八卷本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六卷,主要有日本庆安本、日本宽文本和明活字本、明陆师道钞本等,《宋人小说》本也作十八卷。十六卷本不分编,主要有《四库全书》、《稗海》、《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十八卷本比十六卷本多出四十余条。此外,还有《说郛》节本,《旧小说》收入九则。1981年,王瑞来以日本庆安十八卷本为底本,参以日本宽文本、明活字本、明陆师道钞本、明谢天瑞校本、王叔承校本、南京都察院刊本、小字本、《稗海》本、清进修书院本以及《说郛》、《永乐大典》、《宋史》、宋人文集笔记等书,重新点校,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