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公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35 黄公望1269—1354

本姓陆,名坚。元代画家。常熟(今属江苏)人,出继浙江永嘉黄氏为子,其父九十始得之,有“黄公,望子久矣”之说,故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曾为小吏,一度被诬入狱,嗣入“全真教”,往来于杭州、松江等地以卖卜为生,晚年形迹放浪,常于月夜高歌狂饮。幼极聪敏,天资孤朗。善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50岁左右专心绘事,尤得孟頫指授,师法董源、巨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成就足以代表元代山水画风貌,对明清两代影响甚大。常在虞山、富春山等领略自然之胜,随笔模写,首创“浅绛”设色,山头多作矾石,笔势雄伟;又作水墨,皴纹极少,笔意尤为苍茫简远,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黄为四家之冠。存世画迹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图录《故宫书画集》) 等。著有《写山水诀》传世。

黄公望1269—1354

元代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平江(今属江苏)人。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于杭州、松江等地卖卜。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擅山水,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但将董、巨繁皴加以简化。黄公望的山水画有两种规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极少,笔意简远。画面形象丰富,构图平稳,对后世影响甚大。董其昌称之为元四家之冠。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天池石壁》、《九峰雪霁》等。另有理论著作《写山水诀》传世。

黄公望1269—1354Huanggongwang

元代画家。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中年时作过小官,后因事入狱,获释后活动于江浙富春、杭州、松州、常熟、苏州等地,为全真教道士,精通词曲,性格豪放。黄公望的山水画曾得到赵孟頫指点,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风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并能领略自然之胜,随笔而成,自成一家。其主要风格有二:一是浅绛山水,山头多矾头,笔势雄伟;二是水墨山水,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山峰具有圆润透明的效果。黄公望的绘画风格对明清山水影响甚大。他的《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色,长达两丈,画面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给人以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用笔干净利落,或有尖笔和秃锋,或用干笔皴擦,或用湿润的披麻皴,笔势潇洒而秀润,墨色透明而凝重。此卷作于黄公望82岁之际,先后曾断续酝酿数年,是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他的存世作品还包括《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天池石壁图轴》等。

黄公望1269—1354

元画家。本姓陆,名坚。后出继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文,号一峰,大痴道人等。50岁左右专心山水画,博采众长,别“浅绛”画风。讲究以书入画,着重骨法用笔,笔中见墨,不多作渲染,笔简而有神韵,气势雄秀。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著有《写山水诀》。存世画迹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等。

黄公望1269—1354

元代长寿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任元朝中台察院掾吏,曾两度入狱,出狱后,加入全真教,成道士。工诗文,通音律,善书画,尤擅山水,宗法董源、巨然,得赵孟頫措授,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格有二,作浅绛色者,山多岩石,笔势苍劲壮伟;作水墨者,以书入画,笔意简远逸迈。纸本,纵33厘米、横636.9厘米水墨画卷《富春山居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其代表作,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峰峦起伏,云树丛林,苍简萧瑟,疏密有致。黄公望作此画卷时,已近八十,其艺术修养和笔墨技巧已达纯熟境界。其绘画风格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画)家,董其昌称黄公望为四家之冠。此外,有《九峰雪霁图》(藏故宫博物院,缉本水墨画)、《富春大岭图》(纸本淡绛,藏故宫博物院)、《天池石壁图轴》(绢本,藏故宫博物院)等传世。卒年八十有六(一说90)。

黄公望

元代画家。1269年生,1354年去世。常熟(今属江苏)人。工书法、通音律,善散曲,最精山水画。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50岁左右才开始山水画创作。1338年作《富春山居图》卷,残卷一(31.8cm×51.4cm)、残卷二(33cm×636.9cm)。1341年作《天池石壁图》轴(139.4cm×57.3cm)。1344年作《溪山雨意图》卷(26.9cm×106.5cm)。1349年《九峰雪霁图》轴(117cm×55.5cm)。1349年作《剡溪访戴图》轴(75.5cm×56cm)。《富春大岭图》轴(74cm×36cm)。《水阁清幽图》轴(104.5cm×67.3cm)。《丹崖玉树图》轴(101.3cm×43.8cm)。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