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39 黄兴1874—1916

近代民主革命家,革命军总司令、军事家。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原名轸,字廑午,号克强。15岁入岳麓书院,后保送两湖书院,撰《笔铭》抒发武装反清的革命志向。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选派去日本留学,课余学习军略,练习驰马射击,累获奖牌。次年,组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夏归国,在长沙任教职,宣传革命。三十年二月,组织华兴会,被推为会长。拟在长沙起义,事泄亡命日本。三十一年八月,与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任庶务长。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在广西、云南组织指挥多次起义,均失败。宣统元年(1909),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与赵声领导了广州新军起义。二年,与孙中山、赵声在槟榔屿议定广州起义计划。三年一月,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任部长准备起义。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后,亲率“选锋”(敢死队)进攻督署,失败后去香港。同年10月,武昌起义后,立即赴鄂指挥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后自行撤销。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因仓促应战,饷械不支,脱离群众而失败。后流亡日、美,继续反袁。1916年10月31日,因胃疾于上海去世。有 《黄兴集》。

黄兴1874-1916Huang Xing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原名轸, 字廑午, 号克强。湖南善化 (今长沙) 人。1896年 (光绪二十二年) 中秀才。1898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1900年策动清军中湘籍军人支持自立军起事。1902年官费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并留意兵操射击等各种军事知识。与杨笃生、樊锥等创办《游学译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宣传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 (旋改称军国民教育会), 充任 “运动员”, 回两湖地区策动起义。1904年2月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为会长。决定联络会党,举行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8月和孙中山等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为执行部庶务(协理),负责主持本部工作。和孙中山、章太炎一起制订 《革命方略》,作为指导党人在内地发动武装起义的纲领性文件。1907-1911年间,指挥或参与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广州黄花岗之役。1911年8月复信同盟会中部总部负责人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 表示赞成他们准备在武汉发动起义的计划。武昌起义爆发后, 从香港抵上海, 与宋教仁、柏文蔚等商讨光复南京的部署。旋赴武昌, 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 率民军在汉阳前线同清军奋战20余日。10月31日汉阳失陷后, 主张暂时放弃武昌, 转攻南京, 遭到武昌地区革命党人反对, 遂辞职赴上海, 被留沪独立各省代表先后选为临时政府大元帅、副元帅, 未到任, 虚位以待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在南北议和中, 赞成袁世凯在同意共和的条件下当选总统。临时政府北迁后, 任南京留守府留守, 主持南方军队的整编事宜。认为南北既已统一,无须保留大批军队,又因军饷无着,军队哗变,遂大量裁遣。6月14日留守府自行撤销。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举为理事。12月就任袁世凯委派的汉粤川铁路督办。因发现袁世凯并无诚意, 遂辞职赴沪闲居。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 一度主张法律倒袁。7月 “二次革命”爆发,即赴南京,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本。在总结 “二次革命”教训时, 与孙中山发生分歧,拒绝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1914年6月底离日赴美。其时, 一部分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国民党人组成欧事研究会, 他也列名其间, 并隐为会首。1915年秋,接到蔡锷将赴西南发难讨袁的密信后, 先后命长子黄一欧、秘书石陶钧及张继回国, 参与讨袁活动,并亲自在美国为护国战争积极募饷。1916年5月9日由美赴日, 当天致电袁世凯, 促其悔罪引退。袁世凯死后,7月回到上海,与孙中山和好,共同致力于讨袁善后,推进民主革命。10月3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终年42岁。遗著编为 《黄兴集》。

黄兴1874—1916

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自幼受明末王船山反满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后就读于两湖书院,接触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课余喜好军事,研习军略,并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翌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国民教育会)。不久回国,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未成,又去日本。光绪三十一年六月(1905年7月)与孙中山筹组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潜心于军事研究,组织武装起义。光绪三十三年,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廉防城之役、镇南关(今友谊关)之役、钦廉上思之役、云南河口之役、广州新军之役和黄花岗之役。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由香港经上海赶到武昌,赴前线督师,在汉口与清军展开剧烈的争夺战。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任陆军总长兼总参谋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府留守。翌年与孙中山兴师讨袁,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再度逃亡日本,后去美国养病。袁世凯死后回国。民国五年(1916年)病逝上海。

黄兴1874—1916Huangxing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之一。原名轸,字廑午,号杞园,又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生于1874年10月25日(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15岁考入长沙岳麓书院。20岁参加县试,录为县学生。1898年以优异成绩保送入武昌两湖书院。自此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关心时局。1902年被张之洞选送日本留学,与杨笃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辑社”,引介西方科技文化。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组织拒俄义勇队,并回国活动。1904年与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被推为会长。策划长沙起义失败,逃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参加起草会章,被推为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1907—1908年间,参予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与赵声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率敢死队攻总督署,失败。武昌起义后,从香港到武昌,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指挥作战。沪、苏、杭等地光复后到上海,被推为副元帅,主持南北议和的谈判。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主持南方各军整编,后自行取消留守府。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川粤汉铁路督办职,次年1月辞职。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在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他与孙组党意见不合,拒绝加入。同年夏赴美,曾列名“欧事研究会”,在华侨中宣传反袁。1915年为云南护国军筹措军饷。1916年由美返日。袁世凯死后归国居上海,与孙中山恢复往日关系。同年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著有《黄兴集》。

黄兴1874—1916

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庆午,号杞园,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积极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军国民教育会)等爱国革命活动。1904年在长沙参与创建华兴会,任会长,谋划长沙起义。1905协助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在会内地位仅次于孙中山,故人称“孙黄”。1907年起,先后组织或指挥钦州、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云南河口、广州新军等起义。1911年领导广州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后赶至武昌任战时总司令,率兵与清军作战。后被各省都督府会议先后选为大元帅与副元帅。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都城北迁后任南京留守。因受袁世凯蒙蔽,大量裁编南方各军。“二次革命”时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拒绝加入孙中山中华革命党,但仍拥戴孙中山。不久离日赴美疗养。仍从事反袁宣传,并为护国军募款。1916年袁死后归国,10月病逝。著有《黄兴集》。

黄兴1874~1916

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善化(今长沙)人。少时就学长沙城南书院与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留学日本,与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1903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军国民教育会; 旋回国执教明德学堂,与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任会长。1904年,策划长沙起义未果,亡走日本。1905年在东京与孙中山创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1907年后,组织并参与钦廉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云南河口和广州新军等起义。1911年领导黄花岗起义,负伤后退走香港。武昌起义后,从香港赴武昌,任革命总司令,在汉阳、汉口指挥对清军作战。沪、苏、杭等地相继光复后,被推为副元帅,主持南北议和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主持南方军队整编。1913年7月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走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他未参加,但仍主张与孙合作讨袁,为云南护国军筹措军饷。袁死后,他回上海,病逝。有《黄兴集》传世。

黄兴1874—1916

原名轸,字廑午,一字克强。善化县 (今长沙县) 人。清光绪十九年 (1893) 入城南书院读书,旋调湘水校经堂新生。1898年进武昌两湖书院深造,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1899年冬至次年春夏间,被派往日本考察学务。毕业后,于1902年春夏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与杨毓麟等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旋回湖南进行革命活动。1904年初,与刘揆一等组织华兴会,决定是年阴历十月十日庆祝慈禧太后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事泄失败,逃往上海,组织爱国协会,以图再举。旋因万福华谋刺王之春案株连入狱。获释后避走日本。1905年7月,与孙中山筹划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庶务。1907—1908年间,先后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镇南关(今友谊关)、廉州、上思起义以及云南河口之役。清宣统元年(1909) 春夏,同盟会中一些原光复会会员,掀起 “倒孙风潮”。黄兴坚决拒绝改选同盟会总理,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和同盟会的团结。同年秋,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仍谋在广州大举,于1911年初在香港组织统筹部,任部长。4月27日起义爆发,亲率敢死队进攻总督衙门。失败后返香港,支持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中部同盟会,把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武昌起义爆发后,由香港赶赴武汉,任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同清军激战。汉阳失守后转赴上海。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出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的川粤汉铁路督办职务。次年1月辞职。1913年3月 “宋案” 发生后,初主张法律解决。7月,“二次革命”爆发,他赶赴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4年因与孙中山意见不合,拒绝参加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中华革命党,离日赴美,宣传反袁,并为云南护国军筹集经费。1916年袁世凯死后,由日至沪,与孙中山恢复往日关系。10月31日病逝。后人编有《黄兴集》。

黄兴1874—1916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与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编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次年参加留日学生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2月,在长沙组织华兴会,任会长。旋策划长沙起义,事泄失败,逃亡日本。1905年8月协助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长,居协理地位。1907年起,先后参预或指挥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从香港到达武昌,任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对清军作战。12月初汉阳失守后,到达上海,主持南北议和的谈判和筹建中央临时政府工作,拥戴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后又兼任参谋本部总长。袁世凯窃国后,任南京留守府留守。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理事,主张实行议会政治。1913年7月协助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时,因与孙意见分歧,未加入。旋赴美,但仍积极策动讨袁,与孙呼应。1916年7月回国后,与孙中山商谈国事,过从甚密。10月3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遗著有《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