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水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黄水疮病名。因黄脓水流到之处即便生疮,故名。多见于小儿,颜面及上肢等暴露部位好发,初起为红斑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痒而兼痛,破后黄水溢流,糜烂结痂。多因暑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脾胃湿热,兼受风邪,相搏而成。治宜清暑利湿解毒,小儿脾虚者宜健脾渗湿,症状轻者单敷药亦可。 黄水疮又名脓疱疮。夏秋季节多发,儿童易患。症见初起头面四肢出现小丘疹、水疱,迅速增大如花生米大,内含黄色液体,奇痒,易被抓破。破后边缘翘起结痂,痂下之皮肉呈红色糜烂状,约十天而愈,但他处皮肤又易反复出现水疱。治疗:❶九里明、桉树叶、苦楝树皮,煎水外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