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黄河中国河名。《书·禹贡》、《山海经》、《竹书纪年》、《春秋左传》、《史记》、《汉书》、《水经注》等古籍,一般称“河”或“河水”。西汉孔安国《尚书传》: “河,黄河也。”首称“黄河”。作为专称,确定于唐,并沿用至今。《禹贡》载: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又经多处而“入于海”。后有多种古籍探其源,述其流。据今查勘,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正源为卡日曲。东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既有灌溉之利,又有航行之便。其主要支流除汾河、洛河、沁河等外,洮河、湟水、无定河、渭河等,均在青、甘、陕三省。《元史·河渠志》曰: “其为患于中国者莫甚焉”,故向有害河之名。但多施惠于中、上游地区。中、上游多处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架有桥梁,设有关津。古代作家多有描绘。特别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展现了它雄伟磅礴的气势。 黄河唐胡曾的七言绝句。系作者的咏史诗之一。原诗是:“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诗以黄河为题,实咏张骞事。博望,指张骞,西汉建元二年曾出使月支,又从卫青击匈奴,有功,封博望侯。槎,竹、木筏。传说,张骞曾乘槎寻找黄河源头,不得而返。诗人面对流水茫然的黄河,追忆张骞的历史事迹,表现了对他的怀念。 黄河唐罗隐的七言律诗: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阿胶(e jiao),即驴皮胶,中药,可用来澄清浊水。首联意谓即使给黄河中倾入阿胶,也无法使水变清。颈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为刘邦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 “使河如带,泰山若砺”才会失去你们的爵位; 一为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后又请教善于占卜的西蜀严君平的事。这两句对封建王朝的爵位世袭制显然有所讥讽。“衣带小”、“客槎轻”,似又对封建制度的一些弊端表示不满。黄河不清,意即封建朝廷及其科举制度永远污浊,其批判是非常尖刻的。这与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中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051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东麓的卡日曲。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高原,水清流稳;过峡谷,水急流大;从河口镇到孟津为中游,水量大增,汇集大量泥沙;孟津以下为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上游荡,河床宽阔,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旺盛,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现在已对黄河开展全面综合治理,在上游控制水土流失,建造拦洪水库,拦蓄洪水泥沙;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此外,还建造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有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三门峡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土地广大,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几千年来,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huanghe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 4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因河水中含有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河水呈黄色,所以被称为黄河。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黄河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Huanghe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涌泉。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渠汇合后,向东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省区,于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 000多条溪川,著名的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灿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地带。全河河道分上、中、下游三段:从河源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全长3 472公里。其中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它流经海拔3 000—4 000米的青藏高原,两岸多湖泊草滩,水流清澈,水量大而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为峡谷段,黄河在此迅速由第一级阶梯流入第二阶梯,河流切入山地和高原,形成一系列较深的峡谷,其中著名的有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桑园峡、红山峡、黑山峡、青铜峡等19个。这些峡谷比降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建造水利枢纽。青铜峡至河口镇为冲积平原段,河流流经荒漠和荒漠草原区,是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等主要灌溉水源。这里气候干燥,河水蒸发量大,加之无大支流汇入,灌溉用水较多,水量比上游段有明显减少。河口镇至河南省孟津为中游,全长1 122公里。根据河道特征,此段又可分为三部分:从河口镇至龙门,黄河切穿晋陕峡谷,长718公里,落差611米,河窄浪急,著名的壶口瀑布河面宽仅30—50米,急流从10—20米的高处,跌入非常狭窄的深槽,形成“咆哮万里触龙门”的壮观景象。出龙门至潼关,黄河流经汾渭谷地,河面开阔,沙洲棋布,由于汾河、洛河、泾河、渭河等较大支流汇入,水量急剧增加。自潼关至孟津,黄河自西向东穿越晋豫峡谷,著名的三门峡即坐落于此。孟津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全长870公里。此段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河水从中上游携带的泥沙,开始大量沉淀。致使河床淤高,形成高出两侧平原数米至10米以上的“地上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2 540年间,溃堤泛滥1 500多次,较大改道26次。平均3年两次决口;100年改道一次。其中1911年到1946年的35年间,黄河下游发生一万秒立方米以上洪水8次,有7次决口泛滥,千村万户漂冲一空。为了防止溃堤决口,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加高两岸大堤,于是形成了长达1 800多公里的“悬河”景观。黄河有几个特点特别突出,如含沙量大,河床及入海口淤积迅速;水量相对不足,季节和年际变化幅度大;河道善淤、善决、善徙,水灾比较频繁等。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了大量被流水侵蚀的泥沙。据测,黄河水每立方米平均含泥沙为25.2公斤,这一含量比长江高5.7倍,比珠江高84倍,比南美亚马孙河高360倍,居世界河流之冠。若按河南陕县水文站测得的资料,黄河含沙量为37公斤/立方米,则相当于长江含沙量的32.4倍;黄河最大断面含沙量为590公斤/立方米,相当于长江最大断面含沙量的56.2倍。黄河年输沙量为15.7亿吨,相当于全国河流输沙总量的40%以上。这些沙量约有4亿吨沉积于下游河床,每年可使河床增高10厘米;12亿吨带入渤海,使黄河入海口每年新造陆地23平方公里。淤积速度之快为世界其他河流所不及。黄河属雨水补给型河流。由于它主要经流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水量并不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仅426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二十分之一,珠江的六分之一,比闽江还少,只和钱塘江相当。黄河径流量70%来自于兰州以上地区,只有30%来自晋陕豫。银川、河套一段,不仅得不到水量补给,反而损失近93亿立方米水量。黄河径流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夏秋两季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70—80%,冬春各只占10%左右。黄河径流量年变率也很大,如陕县最大年平均流量为2 091立方米/秒,径流总量达659亿立方米;最小年平均流量只有635立方米/秒,径流总量200亿立方米,最大与最小之比为3.3。黄河水力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中、上游峡谷段,是黄河水能开发重点地区。据估算,仅黄河干流水力蕴藏量就达2 600多万千瓦。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有三门峡、青铜峡、盐锅峡、刘家峡、龙羊峡等7座,支流上兴建的大中型水库160多座,发电装机容量250多万千瓦,是目前我国大江大河装机、发电量最多的河流。为了改造治理黄河,变害为利,近几十年来除兴建大量具有综合效益的水利水电工程外,还在中、上游地段,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修筑梯田。据统计,共修成梯田、条田、坝地267万多公顷,新建改建石坝护岸5 000多道,种草植树253万多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大大减少了黄河泥沙来源。在下游河段三次加高加厚堤防1 800公里,搬动土石7亿多立方,这相当于建筑13座万里长城。兴建了东平湖、北金堤、齐河和垦利等4个分洪工程,有效地防止了黄河的泛滥。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综合分析和水文测验资料,从1970—1984年的15年间,黄河中上游平均年来沙量较前20年减少33.7%。其中以黄河干流泥沙主要来源区的河龙区间(河口镇至龙门),来沙量减少最多,平均每年减少3.86亿吨,占来沙量的38.8%。下游地段,近40年内曾发生一万秒立方米以上的洪水12次,发生2万秒立方米的特大洪水1次,但却没有一次决口成灾。 黄河示意图 黄河干流含沙量沿程变化与支流含沙量 黄河Huanghe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上源马曲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卡日曲出各姿各雅山麓,在鄂陵附近相汇后,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最后注入渤海。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河水清澈;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这里流经黄土高原,又汇入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水色浑黄;孟津以下是黄河的下游,流入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成为有名的“地上河”。几十公里宽的河床,平均高出地面3米,有些地方高出10米以上。建国前,常常因河堤决口,黄河改道而造成灾害。据史籍记载,黄河大的改道有26次。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有3亿多亩耕地,居住着1亿多人口。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说明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在上、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并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在下游修固堤岸。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黄河》大型组舞。1988年由北京舞蹈学院首演。编导: 范东凯、张建民。领舞: 张羽军、李恒达、沈培艺。该舞沿用 《黄河大合唱》的史诗主题,采用钢琴协奏曲 《黄河》的曲体结构与之相对应,以人体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依次起伏的身躯和刚柔相济的手臂,似黄河之水波涛连绵。几个依次扬起的身躯和他们的手臂,又似大河中激起的浪花。起首舞段随着《黄河船夫曲》的主旋律,演员先后组成并凸现了水波、船夫、冲浪、闯激流、过险滩和登岸远眺等形象。但这些形象均在音乐形象的展开中自由流动,在舞台时空中灵活地转换,舞动的人体在具体的生活动态形象与抽象的舞蹈姿态之间形成大幅度的跳跃。《黄河颂》舞段中有刚强的男儿与柔和的女儿组成的雕像,双人舞采用扶、举、推、转等一系列技巧,构织出一幅幅充满激情的画面,象征着黄河儿女纯真、神圣的乡恋;《黄河怨》舞段是先有一个带着无限惊恐与羞辱的女子形象出现,随后展开的是大型女子群舞场面,展示了妇女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苦苦煎熬和殷殷企盼的妇女群像,时而缩聚、时而飘散、时而跌落在地面,传达了悲愤、痛苦和抗争; 最后《保卫黄河》舞段,则以双人舞、3人舞、4人舞分别出现,构成奔涌的誓言,大幅度的跳跃、快速的旋转和高难度的技巧,酿造不可阻挡的气势,使大型组舞达到了高潮。整个舞蹈以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血肉之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魂魄。该舞动作编排以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和姿态为主,流动感强,形象鲜明而且栩栩如生,内在激情的逻辑发展合情合理,艺术性与观赏性俱佳。1988年获文化部直属院团中青年舞蹈演员新作评比创作奖。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正源卡日曲出巴颜喀拉山脉各资各雅山东麓。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九省区。在垦利县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年泾流量485亿立方米,在中国大河中居第八位。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镇至孟津为中游,孟津以下为下游。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河”,是海河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曲折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注入渤海,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有洮河、湟水、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源头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色浑黄、夹带大量泥沙。孟津以下为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形成高山地面的“悬河”。解放前,水利失修,汛期经常泛滥成灾。历史上溃堤1500多次,较大改道26次。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大堤,使千里沃野变成“黄泛区”,受灾1250万人,死亡89万人。解放后,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根治开发黄河。在上、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培修加固了1800公里大堤,修建了人民胜利渠等工程,引黄淤灌。先后修建了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综合利用黄河水利资源,沿河重要城市有兰州、包头、郑州、济南等。 黄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脉的约古字列渠,海拔4830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九省区,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万多平方公里,有三亿多亩耕地,居住着一亿多人口。 黄河近代学堂乐歌运动中最早的创作歌曲。杨度词,沈心工曲,约作于1905年。歌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描述了我国长城外、河套边的壮伟旷然景色; 下阕表达了炎黄子孙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誓不战胜终不还” 的爱国激情。歌曲采用一字一音,铿锵有力的音调,古朴雄浑。音乐家黄自称赞说: “这个调子非常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歌曲有此气魄,实不多见。”湘潭人杨度于1902年、1903年两度留学日本,1904年回国,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的爱国运动,所以能写出这样优秀的歌词。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世界著名河流。源于青藏高原巴额喀拉山北麓,源头名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至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河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6亿吨(陕县站),居世界第一。自青海省玛多以下, 沿阿尼玛卿山麓东南流, 经甘青、甘川三省之间,又转向东北,至唐克汇白河后,转向西北,经甘肃省玛曲县,又沿阿尼玛卿山东北麓复入青海省, 形成了黄河第一曲。这段河长392公里, 藏语名 “玛曲”。入青海后又逐渐转向东流,先后穿过龙羊、松巴、李家、公伯、积石等峡复入甘肃省境,流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夏县、东乡族自治县、永靖县、兰州市、榆中县、皋兰县、白银市、靖远县、景泰县等县市,过虎峡,入宁夏回族自治区。此段河长480公里,主要支流有大夏河、洮河、湟水、庄浪河、宛川河、祖厉河等。主要峡谷有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虎峡等。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等水电站。河谷盆地有莲花、小川、党川、东川、兰州、什川、青城、北湾、靖远、五佛等。盆地中河谷宽阔,阶地平坦,便于灌溉,农业发达。兰州市及永靖、靖远二县都位于河谷盆地之中。黄河在甘肃段全长872公里, 流域面积14.33万平方公里。兰州水文站年径流量340亿立方米, 年输沙量1.17亿吨。 黄河中国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河长5464 km,中国第2大河,世界第5长河。落差4439 m,流域面积79.5万 km2(包括内流区4.2万 km2)。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长3472 km,落差3464 m,流域面积42.8万 km2(含内流区4.2万 km2),水力蕴藏量丰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附近的桃花峪为中游,长1206 km,落差880 m,区间面积34.4万 km2,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来沙量占全河总沙量的90%。桃花峪以下为下游,长786 km,落差95 m,区间面积2.3万 km2,河道上宽下窄,最宽处20 km,最窄处仅400 m。流域面积大于1000 km2的支流有76条。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00 mm,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4.1%。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0亿 m3,占全国河川年径流总量的2.1%。流域人均水量666 m3,约为全国人均值的30%;耕地亩均水量400 m3,相当于全国亩均值的21%。水力蕴藏量4055万 kW,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185万 kW,年发电量1179亿 kW·h。黄河水少而沙多,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陕县年平均含沙量36.9 kg/m3,年输沙量16.1亿t。龙门站1966年7月18日含沙量达933 kg/m3。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 m,最大达10 m,是世界著名的“悬河”。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10亿 t,滨海地区平均每年造陆面积25~30 km2。 《黄河》❶歌曲名。沈心工(1870~1947)曲,杨度词。此曲是 “学堂乐歌” 中创作曲调的典范。根据歌词分析,当作于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因它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对沙皇俄国在外蒙古进行侵略的抗议。曲作者选用了雄壮沉稳的音乐风格,使曲调与歌词相得益彰,表现了曲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感情。近代著名音乐家黄自在为 《心工唱歌集》作序中,对此曲作出了“这个调子非常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歌曲有此气魄,实不多觏” 的高度评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