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黄绶绶,官员系印和玉佩的带。黄绶,汉代低级官吏所佩用。《资治通鉴·汉纪》: “尚书令复读曰: ‘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胡三省注: “《续汉志》: ‘诸侯王赤绶4采,青、黄、缥、绀。列侯紫绶2采,紫、白。二千石青绶3采,青、白、红。千石、六百石墨绶三采,青、赤、绀。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 黄绶huángshòu黄色印绶。秦汉时四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的小吏使用。魏晋南北朝沿袭此制,专用于七至九品。汉卫宏《汉官仪》卷下:“大县两尉、小县一尉、丞一人、三百石丞县长黄绶,皆大冠。”《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后汉书·舆服志下》:“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淳黄圭,长丈五尺,六十首。”《隋书·礼仪志六》:“印绶,二品以上,并金章,紫绶;二品银章,青绶……七品、八品、九品得印者,铜印,黄绶。”唐陈子昂《赠卢陈子》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元年,诏诸侯王金印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绶,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绶及黄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