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热病(kala-azar)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黑热病(Kala-azar)流行状况 清代即有安徽境内(灵璧)流行黑热病的记载。据可考资料,民国12年(1923)淮北地区14个县流行黑热病。此后至1949年,淮北地区流行黑热病情况严重。泗县斜路乡郭庄,民国30年(1941)流行黑热病,110户中101户有黑热病病人,全村死于黑热病的120人,40户背井离乡举家外迁躲避病魔。此乡的惨况是流行区普遍情况的写照。那时,治疗一个病人需耗1750公斤小麦,人民群众患了病无条件治疗,故疫区流传“得了黑热病,倾家荡产丢性命”的民谣。新中国成立初,即组织力量调查黑热病流行情况,进行防治。五河、怀远、界首等县为重流行区(发病率在5/万以上);泗县、灵璧、宿县、濉溪、萧县、砀山、涡阳、蒙城、凤台、亳县、太和、阜阳、临泉等13个县为中度流行区(发病率在1~5/万);颍上县和蚌埠为轻流行区(发病率在1/万以下)。病人年龄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下。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